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汇市信息 > 正文
 

消息人士表示日央行深信日本经济回到复苏轨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 14:29 世华财讯

  消息人士表示,日央行深信日本经济回到复苏轨道,这将给央行于4月或之后下调流动资金目标提供依据,但预期的经济复苏力度将不足以结束通货紧缩。 

  综合外电3月2日报道,熟悉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情况的人透露,央行对日本经济重返复苏之路充满信心,这将给该行于05年4月份或之后下调流动富余资金目标提供依据。但预计经济复苏的势头不会很强劲,不足以终止通货紧缩状态,所以央行还会继续执行定
量放松的货币政策,让市场流动资金处于高出储备所需的额度。 

  的确,日本央行会把任何下调流动资金目标的做法都描述为技术性调整,而非执行紧缩货币政策。不过,金融市场可能会有不同看法,因为央行不太可能很快扭转货币政策倾向。 

  日本央行会选择下调流动资金目标,是因为商业银行对流动资金的需求越来越低,央行要继续将银行体系富余现金额度保持在30万亿至35万亿日圆的目标区间已经越来越难了。 

  央行观察人士猜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可能会在5月19-20日的政策会议上下调流动资金目标,紧接著就会在6月2日因纳税出现一次资金严重短缺现象,央行会竭尽全力弥补缺口。04年12月和05年1月央行会议纪要均显示,委员们已经在讨论下调流动资金额度的有关事宜了。 

  日央行行长福井俊彦(Toshihiko Fukui)28日表示,央行预计日本经济即将复苏,信息科技产业库存过剩导致的低迷状态行将结束。 

  他说,04年短暂停顿过后,日本经济将朝着可持续复苏的道路继续前进,也得到全球经济持续扩张的支撑。 

  但他依然重申,央行会维持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直到日本核心消费者价值指数年增幅高于零。 

  熟悉央行的人士透露,央行目前的关注焦点是经济增长速度会有多快。尤为重要的是,资本支出增加,企业利润提高,都会波及到薪资上涨,是经济复苏的关键。 

  有人说,现在央行考虑的不是经济是否会复苏,而是复苏的力度有多大。 

  28日当周发布日本1月份经济数据为经济活动渐次增强提供了支持。1月份工业产值较12月增加2.1%,强于预期;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加2.2%,好于预期;工薪族居家消费较上年同期增加2.6%。 

  熟悉央行情况的人士认为,央行考虑下调流动资金目标之前,首先需要看到经济活动恢复上涨势头。 

  某熟悉情况的人士说,下调流动资金目标一事尚无定论,但经济持续复苏是一项重要前提。 

  央行也会从商业银行的动向中寻找线索。眼下,这些商业银行对央行以零利率提供的大量流动资金兴趣不大,最近几周央行注入资金的数次操作都没能获得全额认购。 

  不过,日本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仍在持续滑落,央行放弃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为时尚早。 

  实际上,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的速度比以往更快,这可能促使委员们在4月份发布新的经济展望报告时下调预期。 

  04年10月,委员们平均预计,始于05年4月1日财政年度的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增幅将达到0.1%。从2001年3月份央行确立了定量放松货币政策以来,这还是委员们首次预计日本的通货紧缩局面会划上句号。 

  但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并未按照委员们的预期发生变化,05年1月份日本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3%。 

  委员们很可能将下财年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年度变动幅度的预期降至零以下。 

  有人指出,2006年的1月或者2月,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增幅有望增至零以上,但下财年平均增幅恐怕还是会低于零。 

  这位人士还称,抑制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薪资不见增长,不过日本央行已经注意到一些工资水平可能正在上涨的初步迹象。 

  企业用工需求增加,临时工招募机构正在提高他们派出工人的工资,但就此认为这一趋势会波及到所有行业,进而推高企业和消费者价格水平还为时尚早,这也是日本央行正在密切关注的情况。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