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 > 正文
 

人民币衍生品:境内不亮境外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 03:54 第一财经日报

  自2002年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以来,境外人民币衍生品的交易变得越来越活跃。在2003年和2004年的高峰期日均成交金额超过了10亿美元

  本报记者 郭茹 发自上海

  境外人民币衍生品正“芝麻开花节节高”,不断增加新的品种。而受制于多种因素的
影响,境内人民币衍生品的发展则要落后得多。

  日前,美国最大的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宣布将于今年8月份推出人民币期货和期权产品,为境外人民币衍生产品增加了场内交易品种。

  此前,境外市场已存在多种场外交易的人民币衍生产品。最为著名的是境外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交易(NDF),它于1996年开始出现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金融市场上,目前已成为交易最为活跃的境外人民币衍生产品之一。此外,还有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NDO)、掉期(NDS)以及与NDF挂钩的存款、人民币结构性票据等多个交易品种。

  境外人民币衍生品是伴随

中国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随着到中国的境外投资者越来越多,他们对管理
人民币汇率
风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强,而自2002年
人民币升值
预期升温以来,境外人民币衍生品的交易变得越来越活跃。在2003年和2004年的高峰期日均成交金额超过了10亿美元。

  “境外人民币衍生品的出现,是基于预期因素产生的需求,而境内人民币衍生品受制于制度因素的影响,需求本身并不强烈,所以发展缓慢。”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曹红辉指出,人民币衍生品是为了管理利率或者汇率方面的风险而出现的。目前国内的利率和汇率均已开始市场化,但存、贷款利率还有不同程度的管制,汇率的波动幅度还不大,因此,总的来讲,投资者面临的汇率和利率的风险有限,这导致国内对于汇率和利率衍生品的需求还不够迫切。

  虽然商业银行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已于1997年就在中国银行开始试点,但固定汇率制度下这一业务发展非常缓慢。自去年汇改以来,我国又相继在银行间市场引入了人民币远期和掉期交易,但成交也并不活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信息显示,目前银行间市场人民币远期交易每天仅成交几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