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多名车主称,中国重汽的经销商通过更改车架号,将国Ⅱ标准车冒充国Ⅲ标准配发合格证。统计显示,针对中国重汽车辆合格证号码不一致、车辆尾气排放不达国Ⅲ标准的投诉多达近20起,涉及地区包括内蒙古呼和浩特、赤峰、包头,黑龙江大庆,四川攀枝花、西昌等地。[全文][评论][相关报道]>>查看全部企业观察

中国重汽被指排放造假

多名中国重汽客户遭遇“排放不达标”

2008年,杨雯凯购买了一辆中国重汽豪运牌拖车,但因合格证与车架号不符而迟迟无法入户。类似的纠纷,内蒙古赤峰、包头,河北唐山、四川攀枝花等地的近20名中国重汽客户也遇到了。这些人买到的中国重汽卡车在上路运营时,常被交警和路政人员以“排放不达标”为由进行处罚。有的还因被发现相当于车辆唯一身份证的车辆大架号被私自篡改,而被扣押车辆。[全文]

纠纷根源:卖的原来是国Ⅱ车

2008年7月1日,国家标准GB14762—2008出台,规定我国重型车上路开始执行国Ⅲ标准,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不再允许上牌入户。但部分客户2009年才购买的中国重汽卡车,在上路时依然屡屡被交警查处,并被告知车辆是国Ⅱ车。[全文]

经销商涉嫌改车架号 事后概不认账

据部分客户所说,中国重汽的经销商太航汽贸公司为他们弄到一张符合国Ⅲ标准的合格证,并到赤峰市新城区一家解放商用车服务站修改了车辆大梁上的车架号码,使之与合格证号码相符,再到车管所办理了入户手续。虽然车辆上了牌照,但由于汽车行驶时冒的是黑烟,上路被罚款的情况便屡屡发生。这时客户再想要找经销商要个说法,却发现经销商对此前的做法一概不认了。[全文]

专家质疑造假 中国重汽否认

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委员会投诉举报办公室主任贾宁曾奔赴赤峰和包头等地实地调查此事,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是造假”,厂家按照经销商的协议提供合格证,是“厂家和经销商联合起来欺骗消费者”。不过,中国重汽商用车销售部一高层对此予以否认。 [全文]

数据标题文字1

中国重汽集团简介: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国内主要的重型载重汽车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以开发和制造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 JN150)、成功引进斯太尔重型汽车生产项目和与沃尔沃合资生产项目、自主研发HOWO产品是目前中国重型汽车产销量最大的企业而闻名。目前,中国重汽集团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即A股"中国重汽"和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中国重汽”。

排放造假非个例

江淮汽车国Ⅱ摇身变国Ⅲ

2009年2月,湖北鄂州40岁的司机郭青静在湖北江淮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买了一辆重型货车,合格证上明确标识为“国Ⅲ”标准,却尾冒浓烟。记者看到,这辆鄂AB6###牌照的货车,发动机虽然标识型号为国Ⅲ,但并没有电控装置,与正常的国Ⅲ发动机外观相去甚远。这并非郭青静不辨真假,也不是他一时大意。郭青静告诉记者,在江淮汽车销售人员的建议下,他才特意购买了这种假国Ⅲ车。“买车花了17万多,当时江淮的销售顾问就已经挑明,车是国Ⅱ的,手续一套下来都是国Ⅲ的。” [全文]

解放经销商:弄个国Ⅲ合格证5000块

5月6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抵达赤峰市新城区巴林大道东段的浩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该公司同时是解放商用汽车销售服务中心。其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可以更改大架号,费用是每辆500元。当记者表示持有的车辆是国Ⅱ车,没有国Ⅲ合格证,能否代为弄到国Ⅲ合格证号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可以面谈,但费用“得5000元钱吧”。[全文]

中国重汽经销商有前科

2008年11月,中国重汽南京一家经销商曾因销售假冒的国Ⅲ车而被曝光。据当时的执法人员称,经销商采用的手法即是更改合格证号码蒙混过关。至于符合国Ⅲ标准的合格证从何而来?知情人士表示,很有可能是厂里的人把合格证卖给经销商。[全文]

  马纯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任职时间自2001年1月至今,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将一个频临倒闭的亏损大户扭亏为盈。

专题制作:杨宇
邮件:点击发送

排放问题引发思考

假国Ⅲ交织多方利益

如果买国Ⅲ发动机,价格要高很多,厂家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只好买国Ⅱ发动机。但发动机厂不愿承担更多的风险,所以涂改铭牌和缸体号这些事情,只有自己来做。同时,假国Ⅲ的背后,也交织了厂家、经销商、发动机生产厂家和监管部门的各种微妙关系。像“底盘车”一样,假国Ⅲ车在一些地区经销商的运作下,似乎总有办法上得了牌,落得了户。 [全文]

部分企业为转移成本压力而造假

全面实施的国Ⅲ标准令国内不少汽车企业面临成本陡增的难题,而一些不堪重负的厂家为了不失去市场,甚至不惜“造假”,将未达到国III的车型以国III的名义来上牌。据了解,每升级一辆车为国Ⅲ标准,成本会增加5000元-15000元不等。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会有所不同。套牌是部分发动机企业心照不宣的事情。[全文]

汽车行业面临排放限值大考

最快今年年底,被业界统称“二氧化碳法规”的三阶段指标将正式公布,并于2012年起逐步实施。汽车企业需要平衡一个两难问题,一个是要平衡产品规划,实现企业盈利的战略,另一个是必须找到低碳技术。这一点对于国内自主品牌是尤为严峻的考验。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汽车技术路线的杠杆,而且这种低碳技术在国外一些大公司,按照各个年代目标已经排产完了,比如丰田、宝马、福特等等,只是我们有些自主公司还不是很清楚。华晨汽车总裁祁玉民直言,2015年如果我国实行新的法规,国内的企业几乎都不行,二氧化碳排放都不达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