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4673家,同比增长23.5%。浙商投资研究会秘书长蔡骅指出,温州目前有大约36万家中小企业,其中30%处于半停工或停工状态,浙江民企的生存困境仍在蔓延,多家浙江民企近日再现倒闭危机。[全文][相关报道][评论]>>更多财经视点 制作:金龙

危机中的民营中小企业

相关背景

浙江:中小企业日子比2008年更难过
浙江:中小企业日子比2008年更难过

  像浙江这样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结构,每一次调控日子都非常难过,现在的日子比2008年的日子更难过。

权威声音

工信部:没有出现中小企业扎堆倒闭
工信部:没有出现中小企业扎堆倒闭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7月21日表示,现在没有中小企业扎堆倒闭或者倒闭如潮的情况。

浙江民企再现倒闭危机背后

多家中小企业关门困局超金融危机

浙江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或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如果紧缩政策不改变,今年下半年至明年春节前后,预料有40%的中小企业会停工或者半停工,甚至倒闭。“今年贷款规模管制,但对于直接融资,央行一直采取鼓励态度。”一位银行业人士称。

官方回应中小企业倒闭潮:借贷年息高达30%

6月16日,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在其官网发布了《我省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认为当前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总体是好的,也确实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融资困难,浙江多数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年息已经在25%-30%之间,电荒中各地优先保证大企业用电的措施对中小企业生产影响严重等。

浙江民企倒闭潮蔓延:半数珠三角中小企面临亏损

近日,来自广东省和浙江省的两份调研报告分别披露,指向同一个事实:今年以来,随着成本上涨、银根紧缩,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形势严峻,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为严重。广东省经信委所做的调研报告指出,50%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处于亏损状态或利润率在2%以内,仅有22.2%企业表示利润率在5%以上。不仅如此,由于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大多只能靠自有资金苦苦支撑。

小调查

专家视点

周德文:叠加因素冲击中小企业
周德文:叠加因素冲击中小企业

今年的中小企业则是有单不敢接,接的订单越大,面临的风险越大,亏损越大,原因有很多,一是人民币升值,外向型企业利润因此被侵蚀较为严重。

中小企业陷进退两难困境

温州民间金融泡沫接近崩溃

历来有民间资本“风向标”之称的浙江温州,近期接连有3家“知名”中小民企倒闭,引发社会关注,有关“钱荒”、“倒闭潮”等议论突然升温,财经界评论员叶檀甚至称“温州民间金融泡沫接近崩溃”。“民营中小制造业企业的利润大多在3%到5%之间,如果继续提高成本,中小企业会陷入大规模倒闭潮”。

三荒两高使民企陷生存困境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民营企业曾因出口受阻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大量企业主逃亡破产。如今,在全球经济出现好转,需求逐步得到恢复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却因遭遇到用工紧张、融资难、缺电和高成本、高税负的难题再次陷入到危机之中。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各项政府征收税费和基金多达375种。

民间借贷崩盘风险隐现 浙江衢州民企猝死

据浙江省经信委统计,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利息净支出369.98亿元,同比增长34.4%;小企业利息净支出增长45.5%。有56%的中小企业认为贷款困难程度超过去年。“浙江80%的小企业靠民间借贷维持经营,年息最高的达180%。”蔡骅指出,一般制造类企业利润率只有几个点,很多企业存在资金链断裂之虞。

微博热议

专题内搜索

民营中小企业路在何方

中小企业倒闭潮拷问浙江模式

如果经济政策持续收紧,省内支撑这一民营经济大省半壁江山的工业小企业将陷入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又一轮发展困境。问题不止于此。除了中小企业目前遇到的“近忧”之外,还有浙江省内产业转型升级的“远虑”。

发改委:部分出口企业将产业外移

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在对7月外贸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动向中称,受工人工资低、人民币不断升值等因素影响,一些出口企业有将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动向。发改委称,从去年开始,越南、印尼等国家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主要表现为一是工人工资低。

倒闭潮折射出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困局

6月中旬,位于温州乐清柳市镇新光工业区内的浙江天石电子有限公司猝然倒闭,厂区内值钱物品被职工以及债主们搬抢一空,老板逃之夭夭。这是短短2个月时间内,温州第四家倒掉的企业。浙江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周冠鑫表示,目前浙江的中小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转型是奢谈。

辜胜阻:中小企业如何突围三荒两高

今年,为了全面了解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我先后到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和湖北等地调研。调查发现,当前“人荒”、“钱荒”、“电荒”和高成本、高税费构成的“三荒两高”困境产生的叠加效应使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长三角地区更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