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一:裁员转型对雅芳来说会是一剂良药吗?

据悉,从今年1月1日开始,雅芳中国已在全国低调推行裁员计划,每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仅保留省会城市一家分公司。与新一轮裁员相对应的,是雅芳在商业模式上酝酿的又一次转型,公司正计划从“全直销”模式重新转为零售模式,以此挽救摇摇欲坠的业绩。但是,这对雅芳来说会是一剂良药吗?

我们发现,雅芳的这次转型之举前路坎坷。首先,在零售业增长放缓、租金及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今天,雅芳要完成开店的任务十分艰巨。其次,对这个直销模式的发明者而言,直销已渗入了雅芳的营销基因,而零售并非雅芳在全球的主要商业模式,因此,这次转型并无直接经验可循。最后,雅芳还将面对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等日化巨头,竞争之激烈不容小觑。

在此基础上,已被损伤的品牌是雅芳面临的另一大难题。美国著名科技博客网站“24/7 Wall St”评选出的2013年将要消失的十大品牌,其中就包括雅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雅芳都很难回到其鼎盛时期。”业内人士表示,在雅芳全球业务均不见景气的情况下,其业务员也缺乏信心,销售队伍的建设将很困难。如何组建销售团队、重振经销商对品牌的信心,关系到雅芳能否再度回到鼎盛时期。【我来评论】

追问二:雅芳的问题仅是商业模式摇摆吗?

►小调查

你是看好雅芳转型零售?
看好
不看好
不好说
你是否还会选购其产品?
不会
不好说

对于雅芳中国的衰弱,多名业内专家认为,原因主要是雅芳一直在专卖店模式和直销模式之间摇摆。“两种模式非常不一样,配送、折扣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雅芳一直徘徊在两个模式之间,对其冲击很大。”但这也只是一部分原因,2008年“行贿门”以后,雅芳中国进行了剧烈的人事变动,高层的不稳定直接导致雅芳在中国的销售模式和风格无法固定。

2008年“行贿门”距今雅芳中国区总负责人已经换过了两轮,从当时的高寿康S.K. Kao,到空降而来的欧德睿Rene Ordonez,再到现任总裁林展宏John Lin。“外国医生未必能看得好雅芳中国的病。”直销专家、北京海畴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胡远江认为。

雅芳中国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归根结底是本土化探索不足所致。而在高寿康之后,雅芳都是采取“空降”的方式问诊中国公司病情,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相比之下,其他在中国市场经营不错的直销公司,如安利、如新、康宝莱等,无一例外的拥有一套本土化的核心团队,其总部也给予了充分的放权。【我来评论】

追问三:市场还能再容忍雅芳转型多少次?

►雅芳中国的三次转型


第一次发生在1998年。当年4月中国政府颁布《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规定所有从事直销业的公司必须开设店铺,雅芳不得不在中国市场采取传统的零售渠道方式。


第二次是在2006年。雅芳拿到中国第一张直销牌照,又开始由专卖店向“专卖店+直销”的混合模式转型。


第三次则是在2010年4月,雅芳向中国市场空降了原南美地区的总经理奥多内兹,宣布将“全力支持直销渠道”。

要知道,雅芳此次远离直销发力零售,这并不是其在中国经历的第一次转型。自1990年进入中国以来,雅芳不断地在直销与零售模式间摇摆,迄今已经历了4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1998年,由于国家规定直销业的公司必须开设店铺,雅芳不得不在中国市场拓展零售渠道,陆续开设了6000余家门店。

雅芳的第二次转型发生在2006年。当年,雅芳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开始向“直销+专卖店”的混合模式转型。 到了2008年,随着“贿赂门”的突然爆发,雅芳急调拉丁美洲地区总经理奥多内兹空降中国担任总裁。奥多内兹上任后迅速推出了回归“全直销”模式的发展计划。

而此次雅芳提出主攻零售市场,已是其在华的第四次调整。我们不禁要问,市场还能再容忍雅芳转型多少次?早在2003年的巅峰时期,雅芳中国曾完成24亿元的销售额,销售网点更是一度突破1万个。据内部数据称,2012年雅芳中国的销售额不到10亿元。相较之下,另外三家直销巨头安利、完美和无限极2011年在华的销售额分别达到267亿元、120亿元和81亿元。

近日,其全球董事会于通过了裁员和关闭一些全球设施的决议,计划2013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00人,并退出韩国和越南等市场。专家称,由于韩国本土化妆品等在本土市场渠道上非常强势,因此雅芳发展的空间很小,这可能是其退出的最重要的原因。而在中国,雅芳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若干年后,雅芳是不是也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我来评论】

对于一个有着126年历史的企业,任何改变都不容易。只有从产品、渠道、营销策略上重新适应本土市场,雅芳中国才能在“大乱”之后迎来“大治”。【我来评论】 转发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