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科研院所。在此后67年的探索岁月中,中国科研院所发展历经了快速发展期,也经历过曲折前进最终回到正轨。按各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中国科研院所改革之路大致可分为建立发展时期、曲折前进时期、恢复重建时期、试点探索时期、全面改革时期、创新体系时期6个时期。十八大之后,科研院所改革继续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科研院所的改革方向。在坚持科研院所改革面向经济发展的方针下,逐步取消科研院所行政级别、加强市场化改革。加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通过整体上市、资产注入、混合所有制改造使股权多样化,是现阶段科研院所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详细]
在众多的科研院所中,央企旗下的科研院所无疑是最不可忽视的主力军。但由于运作机制不够市场化,近年来央企科研院所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是创新实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不高,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已改制的部分科研院所有相当比例未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法人治理结构、运营机制不健全。三是激励约束不到位,科技人员待遇偏低、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创新活力不足制约企业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央企开始越来越多的借助资本市场推动科研院所改制,将优质的科研力量推向资本市场,其中科研院所注入上市公司无疑是现行股票发行机制下最重要的一条改革之路。[详细]
科研院所注入上市公司,主要有初始注入、整体注入、部分注入、资产置换四种模式,未来整体注入是主要方向。第一种,初始注入,指的是央企子公司IPO资产包括科研院所,这是央企科研院所上市最常用的方式。第二种,整体注入,即把集团下辖科研院所整体注入已上市公司。通常注入的科研院所为盈利能力较强的优质资产,资产注入后能提高上市公司利润率。第三种,部分注入,即把集团下辖科研院所部分业务或资产注入已上市公司。对于业务覆盖范围广或资产规模大的科研院所,通常可采取部分资产注入的方式,逐步提高证券化率。第四种,资产置换,即把科研院所优质资产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较差的资产进行置换,以提高上市资产的盈利能力。[详细]
在对各行业梳理后,我们认为军工类央企科研院所资产注入的概率最大,制造业、建材、有色、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相关公司也有科研院所资产注入的可能性。军工类央企存在较强的科研院所注入预期。一是科研院所是军工类央企的核心资产,基本面好、盈利能力强,但整个军工类央企证券化率只有30%左右,证券化率相对较高的中航工业集团也只有40%。而放眼国外,全球排名靠前的军工企业均为上市公司。二是军民融合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融合深度与广度较“十二五”时期均将有较大提升,而科研院所注入有助于军民融合战略的推进。军工类央企技术水平通常领先于同行业的民营企业,科研院所注入上市公司后,在市场化机制下,将加快先进技术军转民。[详细]
中航工业集团一直是军工企业改革的先行者,资产证券化率达到40%,高于同类型央企,从集团相关负责人的讲话看,集团层面进行科研院所注入的意愿较为积极;航电系统公司下属科研院所实力强,且潜在注入院所与中航电子业务范围接近,如飞控所是我国航空导航领域的技术权威,而飞行导航是中航电子的主要业务之一,该所注入后将为中航电子导航板块带来前沿技术。
十四所是国内高端雷达设备研发领域的领头羊,在雷达领域有着绝对技术优势。作为十四所旗下上市公司,国睿科技主营业务中雷达系统占比达到49.04%。随着国防信息化的推进,军用雷达市场的规模也将扩张,据《全球军用雷达市场2015-2025》预测到2025年全球军用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157亿美元。资产注入后,将提高国睿科技在雷达领域的研发能力,以更好参与雷达市场的竞争。
《中国制造 2025》中重点提及要加强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的能力,目前我国已计划未来发射约120颗应用卫星,应用卫星领域前景广阔。中国卫星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在国内拥有较强竞争力,但其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却非常低,2011年仅为0.49%,至2015年虽有所提升但也只有3.52%。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注入中国卫星后,能够提高其科研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以更好参与竞争。
光电股份主要业务中民品只占了0.39%,若北方电子、北方激光、北方夜视、北方信息四家公司注入上市平台,业务互补极有可能在民用领域有所突破,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如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在激光方面的研究可应用到公司民品领域的LED芯片中,脉冲的长短影响LDE的切割技术和合格率,如果实现技术突破将大幅度提高公司的LED产能。
核电是“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的重推产业,定位海外市场的华龙一号也正式开工。科研院所注入后一方面可以提高集团的研发能力,从而能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随着证券化率的提高,削弱了集团的国有背景,减少意识形态对企业的不良影响,便利企业更好走出去,在国际竞标中脱颖而出。
航天长峰集团主要业务涉及军品和民品,“军民融合”是集团一直坚持的发展战略,公司大股东长峰集团承诺将不断把科研成果(军品领域)注入公司。近年来公司完成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民用领域,如中海油大鹏接收站码头雷达防恐系统、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配套工程等项目。二院掌握着集团的核心军品资产,一旦将这些军品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将在提高集团证券化率的同时,拓宽军民融合渠道,增加民参军和军转民的机会。
人工智能站上风口。谷歌阿尔法机器人战胜世界顶尖围棋高手李世石、德国汉诺威工博会上机器人受到奥巴马与默克人等领导人点赞。根据近期出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到2020年我国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智能制造前景一片大好。当前我国机器人市场虽已初步形成市场,但远未达到大规模商业应用,需加大相关领域的科研投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是国内主要机器人研发机构,机器人是其唯一上市平台,有较强注入预期。
中国中材股份集团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重叠,资产注入中材科技后有利于合理布局集团产业。中材科技主营业务是风电叶片,但中国中材股份集团旗下另外几家上市公司如天山股份、祁连山、宁夏建材水泥产业占比较大,业务位置也集中在新疆、甘肃和宁夏等几个省市自治区,不利于集团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与区域链。科研院所注入中材科技后,能够带来差异性新技术,合理布局集团产业。
旗下科研院所实力雄厚,但集团层面资产证券化率低,总院旗下优质科研院所注入,能提高集团层面的证券化率,有研新材作为集团的唯一上市公司,资产注入平台地位明确;公司稀土业务占比达27.92%,根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今年一季度稀土出口量激增109.4%,而出口金额仅增长38.3%,主要因稀土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科研院所注入后,在市场化引导下,合理优化产业布局,盘活存量资产,从而改善集团层面的业绩。
当升科技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材料,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增加,锂电池材料板块贡献了公司大部分收入。2015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86042.27亿元,锂电池材料相关业务营收79168.83亿元,占比高达92.01%。而智能装备业务虽只贡献了7.99%的营收,但所创造的毛利却与锂电池材料板块持平。科研院所注入后,可增强公司的研发能力,节约锂电池材料板块的成本,从而提高上市平台的盈利能力。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主要研究所共有16家,天地科技是唯一上市平台。天地科技此前有两次大规模科院院所注入,2015年中煤科工承诺两年内将其所持煤科院49%股权全部注入天地科技。按2015年煤科院29%的股权注入时价格估算,剩余部分股权估值8.28亿,值得期待;集团下属科研院所如煤科院的粉煤锅炉业务、杭州环保所煤矿水处理技术在国内均属于前沿技术,若注入到天地科技后,将提升公司在环保领域的实力。
结束语:科研院所注入上市公司后,将直面资本市场的监督。在外部监督下,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经济资源加速流动,既可以分离闲散人员、精简机构,在成本端增厚利润,又可以直接面对市场需求,减少重复性、价值低的项目,将资源集中起来,攻坚国家需要、市场需求的优势项目,在收入端提高利润。与此同时,还可以对科研人员实施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如员工持股、绩效奖励等,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