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兼程的国际班列

    2015年6月10日,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欣心情格外兴奋。这一天,首趟中国新疆-俄罗斯莫斯科国际货运班列,装载着40车皮集装箱中泰化学PVC,从乌鲁木齐出发,奔向两千多公里之外的莫斯科,回来的时候,它将满载优质木浆。

  相比过去的海铁联运,这一班列的运输距离明显缩短,运行时间仅7天左右。它同时还是结合中泰化学纺织原料、氯碱产品进出口平台,建立的易货贸易通道。

  “班列全面开行后,将为新疆氯碱工业、纺织轻工等优势产业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运输更加快捷、稳定,与沿线国家、地区有较强的供需互补性,保障了新疆最具资源优势产品PVC的出口和棉纺织产业急需物资木浆的进口,加快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王洪欣告诉记者,“每吨PVC可以节约100元的运输成本,因为运输速度快,在相同时间内,客户会使用更多的PVC,这样我们在俄罗斯的销售量将提高10%。”

   自2011年7月正式开行以来,截至2014年底,已有300多列国际货运班列通过新疆口岸驶往欧洲,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串起了一条互联互通的贸易纽带。兰新铁路、兰新高铁、南疆铁路、北疆之星,一条条钢铁动脉,承载着人流、物流、信息流。渝新欧、蓉新欧、郑新欧、汉新欧、合新欧,一列列国际班列,穿过新疆,浩浩荡荡日夜兼程。

啤酒情缘

   6月11日,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客商郭斯侠认真查看着每一个生产细节,他要亲眼看到自己订购的这批啤酒是怎样“酿造”出来的。

  20年前,郭斯侠曾和塔城商人张军合作进口过新疆的啤酒。那时候,新疆啤酒曾在哈萨克斯坦风靡一时。1995年在哈萨克斯坦发生的“啤酒风波”,后来虽然证明不是新疆的啤酒造成,但却使得新疆啤酒全面停止对哈出口,这一停就是20年。近两年,郭斯侠非常关注中国启动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这让他鼓起勇气重续与新疆啤酒的缘分。5月15日,他在办理完本国所有手续后,联系了老朋友张军,来到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洽谈,双方初步达成第一笔50万美元的合同意向。

  “中亚国家很多人喜欢喝啤酒,但是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并缺乏啤酒生产的最基本原料,中亚国家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啤酒。作为全疆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我们将踏着‘一带一路’的节拍走出去,新疆的啤酒再度风靡中亚指日可待。”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杜晖如是说。

  为确保啤酒顺利出口,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采取了提前介入、提前布局和过程监管的方式,及时增补啤酒的风险监控计划,派员进驻企业,按照欧亚经济联盟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对生产进行全过程把控。

新中心,新支点

  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洗礼之下,这里离海洋不再遥远,大海的涛声正透过新亚欧大陆桥和“空中丝绸之路”在三山两盆之间回荡。今日之新疆,不仅是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最前沿,更是中华大地一体多元文化凝聚交融之舞台;今日之新疆,不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要地,更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超越时空之延伸。

  6月23日,新疆霍尔果斯国际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在霍尔果斯市正式签约启动。这个产业园项目位于霍尔果斯互市贸易中心,规划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0亿元,前期投资6亿元。按照规划,到2020年年底,这里将成为集聚互联网及跨境电子商务企业500家以上的产业园,实现产值1000亿元,税收100亿元,建成5个以上优势行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孵化及辅导10家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上市。

  今天,霍尔果斯正瞄准“四港一谷”的奋斗目标,打造国际金融港、国际物流港、国际航空港、国际信息港和国际旅游谷。其底气来自多重优势:自古以来的“塞外江南”、最活跃经济带上的新特区、我国向西开放的黄金窗口、“一区跨两国”带来的无限商机、国内首个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集众多优惠政策于一身的“宠儿”。

  喀什、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一个个拥有国家一类口岸的新城市崛起,正在构建起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详细]

农行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支行:一带一路下的金融口岸

    霍尔果斯,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口岸,自古便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连通着中国和中亚各国,是新疆地区与世界对话的主要窗口。随着国家“一带一路”计划的逐步实施,沉寂了多年的霍尔果斯市也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带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是由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同承建的经贸合作项目。合作中心横跨中哈两国,总面积5.28平方公里。其中,中方区域3.43平方公里,哈方区域 1.85平方公里。自项目启动以来,在中方区域内的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不断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总投资234.5亿元,涉及商品展示、餐饮娱乐、商业设施、金融服务等各个领域。

  曾经荒凉的戈壁滩,如今已经变成我国打开中亚市场大门的前沿,聚焦世界目光的开放窗口。

  随着连霍高速公路全面贯通,铁路口岸通车运营,中亚天然气管道实现通气以及伊宁机场口岸加快建设,霍尔果斯将成为集公路、铁路、航空、管道“四位一体”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具备良好的对外贸易基础和优越的外部发展条件。

  通道畅,开放活,经济兴。2013年霍尔果斯区域进出口货运量为2095.7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6.1%,占新疆关区货运总量的42.2%,这是霍尔果斯进出口货运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其中进口1985.66万吨,出口110.07万吨,分别增长25.5%和39.1%。

  2013年8月,人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发布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允许中心内银行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这主要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作中心内银行可直接到境外融资,发放贷款,不占规模,支持合作中心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及对外投资贸易活动。二是合作中心内注册的境内外企业可以在境外直接融资,用于合作中心建设、对外贸易和投资。三是境外企业在合作中心内开立人民币账户,可开展定期存款、提现、融资和担保业务,可促使国内外非居民人民币存款向合作中心流动,进一步吸引资本、技术等向这里集聚。

  2014年3月5日,中国农业银行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支行在新疆伊犁州霍尔果斯正式开业,这标志着农行正式进驻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见证着口岸边贸的发展。在“一带一路”的重要背景下,全面打造资金清算区域中心和本外币的跨境结算中心是这家的定位。近年来,在中央和自治区的关怀和支持下,与霍尔果斯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这些扶持政策内容之多、力度之大、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创造性空间之广阔,可谓前所未有。

  中国农业银行霍尔果斯支行行长李乐峰向新浪财经介绍说,培训专业人员,建设基础设施,融合内外资金,到当地进行招商引资……从开始运营至今,合作中心支行一直在积极努力地开拓各种业务。特别是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政策,使得“合作中心”实现了与全球资本市场的无缝隙接轨,货币可以自由流通,这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人民币国际化试点的脚步已经迈出。中国农业银行在“合作中心”设立了分支机构,并与入驻企业展开了全方位的金融合作。

  截至目前,农行霍尔果斯合作中心支行吸收各类存款1亿多元人民币,港元4500万元,美元500万元,开立各类账户30户,其中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0家银行开立本外币同业清算账户16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1.8亿元,办理结售汇4500万美元,实现国际结算量5600万美元。同时顺利开办坚戈兑换业务,实现新疆区域内挂牌,结汇2000万坚戈,大力推动中哈两国双边本币结算业务。

  然而在李乐峰眼中,合作中心支行对霍尔果斯地区的作用不仅仅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满足一些走出去企业的贸易性融资需求,更在于加大境外投资力度,吸引更多低成本的海外资金进入合作中心。   

  独有的政策魅力和地缘优势,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它的建设中。

  新疆竞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口岸内一家从事农产品及百货进出口业务的龙头外贸企业。2013年8月,农行伊犁分行与竞天集团合作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通过“跨境参融通”产品,对竞天集团增加额度为2000万元人民币的贸易融资,专门用于支持该集团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公司总经理冀耀山向新浪财经表示,人民币创新业务作为国家为促进合作中心发展而推出的优惠政策之一,会给企业更多的优惠。在银行贷款额度方面,由于不受国内贷款额度的限制,竞天投资集团一次性收到了农行的两千万款项支持;而在冀耀山看来,优惠不止于此。

  从国外融来的资金成本相较于国内低,企业承担的财务成本也低,支付的银行利息随之降低。另一方面,得到来自境外的资金支持会使企业获得更高的信誉支持,这也促进了企业本身的业务增长。

   “我们首先要将合作中心的金融服务做大做好,然后再将业务扩大到伊犁,扩大到整个喀什特区,扩大到整个新疆,到那时候,我们的企业就会因为这些优惠的政策,在银企合作双赢发展得更好。”李乐峰说。(新浪财经 唐梓渊 贾韵航 发自北京)[详细]

新疆:戈壁环绕的绿洲

每一片被沙漠戈壁环绕的绿洲,都是古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活跃之处。新疆的世居民族维吾尔族人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熏陶成长的。他们看似生存于干涸、荒凉的沙海孤岛,住着土房子,过着艰苦的生活,却从不缺乏与外界的沟通。

国际商业通道

新疆与中国内地、欧洲等国家的交往,迄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维吾尔族的贸易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汉朝时期,新疆已经成为一条国际商业通道。这条绵延几万里的商道上,造就了许多驰名中外的商帮和著名商人。

丝绸之路的兴盛

汉武帝时期,历经波折的丝绸之路的畅通,互市政策开始实施,给新疆商业贸易发展带来契机。丝绸之路经安息(古波斯帝国属地,今伊朗)贩运过去的中国丝绸,最高时一匹的价格达到与其等重量的黄金。

繁荣的唐朝民间商贸

唐朝时期,唐朝与回纥汗国之间的贸易,不仅包括官方之间进行的大宗的“贡赋”、互市和绢马等,民间商贸往来也不绝于途,交易商品大多是中原的丝织品、工艺品、茶叶以及汗国的马匹、毛皮、玉石、药材等。

崇商的传统

商业的繁荣促使喀喇回鹘社会更加崇商、重商,维吾尔族文学家尤素甫·哈斯·哈吉斯说:“你要和他们(商人)接触往来,买卖中尽力满足其愿望……对商人的回赠千万莫轻。”这体现出当时社会对商人的尊敬,说明商人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

活跃的清朝丝绸交易

清政府很重视新疆与内地的贸易往来,在阿克苏、叶尔羌和喀什噶尔等地设立了官办的丝绸贸易点。维吾尔商人既参与官方固定的丝绸交易活动,还组成商队,携带大宗货物,长途跋涉到伊犁、哈密和乌鲁木齐等地区进行商业交易。

丝绸之路上的维吾尔商队

商业贸易的繁荣还表现在与国外的贸易,喀什噶尔和叶尔羌分别位于塔里木盆地北、南二道上,是亚洲腹地重要的贸易城市;两地市场联成一片,沟通着内地、中亚、西亚、南亚和北方草原,维吾尔商队载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穿梭于丝绸之路上。

日趋繁荣的巴扎

天新疆统一后,维吾尔族的民间贸易市场巴扎,逐渐得到恢复并日趋繁荣。巴扎不仅规模大,交易商品数量繁多,品种齐全,而且本地商人与外藩商人云集,维吾尔族民间商业之繁盛可见一斑。图为新疆南疆巴扎。

与内地商品交易进入高峰期

1884年新疆建省后,清政府废除了限制政策,维吾尔族的商业发展走向新的繁荣阶段,与内地的商品交易进入高峰期。维吾尔商人络绎不绝前往内地,不少人甚至长期留居不返。南疆棉布多运往陕西、甘肃等地,库车制作的鞍橙销往内地,再从天津、上海运回新疆紧缺的商品,在天山南北销售。

民国对外贸易兴盛

民国时期,新疆商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上。盛世才统治新疆时,对苏联的贸易曾达到了新疆历史的最高峰。他专门设立贸易商行裕新土产公司统筹对苏贸易,当年对苏出口额达1776万卢布,进口额为2445万卢布。创近代新疆对苏贸易额的最高记录。

维吾尔商的壮大

伴随着对外贸易空间的开放加大,一些维吾尔商人凭借商贸机遇开始活跃起来。南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维吾尔商以阿洪巴依家属为首,阿洪巴依拥有10万银元以上商业资本及大量房产和牲畜。维吾尔商人善于经营家族企业,并且取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

对外贸易跨入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疆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现汇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来料加工、补偿贸易、旅游购物贸易等一系列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使新疆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到2001年,新疆与11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17.7亿美元。

50年代创业热潮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军队、知青扎根新疆建设潮后,伴随改革开放,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潮带来了进疆人群的自发迁移流动。新疆丰富的自然资源至少辐射至8个接壤国家,面向拥有30亿人的中、西、南亚市场,尚未被开发的热土,其吸引力不可估量。

“全民经商”热潮

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扩大新疆开放,开放伊宁、博乐、塔城三市,乌鲁木齐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政策,中亚市场全面开放。随着塔城市境内的巴克图口岸大门的徐徐打开,“全民经商”的热潮席卷了塔额盆地。图为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

欧亚新重心

新疆现在是中国拥有边境通商口岸最多的省区,接壤8个国家,拥有15个通商口岸。乌鲁木齐是最大的通商口岸,有横穿亚欧的国际铁路,50多条飞往世界各地的国际航线。中亚地缘政治和能源战略提升背景下,新丝路成为“亚洲的能源枢纽”与“欧亚新重心”。

丝路复兴的核心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5国时,特别提到中国将发展同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为外交优先方向,并建议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正处于丝路复兴的核心位置。

重获生命力的古商道

哈密、乌鲁木齐、伊犁、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和田,这些穿越两千年的丝绸之路古商道,以连接中亚、欧洲乃至非洲的地缘优势,在近30年重获生命力。乐于商道的气质,浓郁的民族风情,五湖四海的经商者,构成了新疆商人多元的风景,多元文明在这里交流碰撞。

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

如今,作为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重点省区,新疆已经逐步形成了沿边、沿桥(亚欧大陆桥)和沿交通干线向国际、国内拓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