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媒体强调结构性减税效果显现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为54932亿元,同比增长9.8%,增幅同比大幅回落19.8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计算,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8%。而税收收入如果扣除价格因素,也按可比价计算的话,税收增长与GDP增长大致相当,这一现象在近年来是少有的。

财政部负责人解释中提到,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经济增长趋缓;二是价格涨幅回落;三是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

事实上,导致税收收入增速放宽,主要原因确实就是财政部提到的前两点,我们看到财政部的解释,仅把结构性减税的效果放在导致税收收入减少的最后一个原因。

但主要官方媒体在报道相关新闻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把“结构性减税效果正显现”作为标题和主要内容强调。我们看到相关媒体同时罗列了一些具体的减税项目作为论据,比如:大幅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执行期限并扩大范围;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免征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印花税;部分商品实施了较低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等。

以上这些减税项目并不是完全没有效果,但是在执行环节,情况似乎并不那么乐观。【我来评论】

市场人士担心结构性减税变成整体性增税

在部分主流媒体肯定结构性减税效果的同时,一些市场媒体却提出了质疑。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很多地区的个体工商户反映税负不降反升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征税机关对于小微企业均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法律赋予了税务部门很大的弹性空间。由于2万是起征点而非免税额,一旦确定为两万的起征点,意味着个体户要按这个税基来交税,税负肯定会大于原来所交的税。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因为税源有限,大企业更有议价权和寻租能力,小微企业反而成为征税机关完成税收任务的重点。

对于投资者来说,关注比较多的是上市公司,进入7月以来上市公司中报的业绩预告更是不断摧残者投资者者脆弱的神经。我们注意到,不少中报预亏预减的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将税收和财政补贴问题作为影响业绩的重要原因。比如: 享受增值税减免优惠的软件行业的广联达公告利润预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半年增值税退税未计入半年报”显得比较扎眼。而罗莱家纺公告修正中期业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补贴收入少于同期”。

国内过去名义税率较高,但征税环节比较松,执行上有很多空间。但当前财政压力加大,地方税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导致各级政府征税力度加大,以增加税收。之前上市公司中报中预告中背反复提及的财税因素就是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很多地区税务部门正在对一些企业提前预收下半年各项税收,该下发的税收减免和补贴也难以落实,企业实际税负明显上升。

因此,很多人担心,结构性减税变成整体性增税。【我来评论】

加大政府投资和全面减税很难两全其美

迄今为止,减税政策仍然在“结构性减税”的框架之内,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的财政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地方财政支出增速刚性非常明显。除了企业经营状况不好之外,房地产调控对地方政府的收入造成了重大影响。土地和税收双双哑火,各级政府可能面临直接断粮之痛。

财政支出的刚性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长期以来,政府不断膨胀,公务员、事业单位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二是各级政府铺的摊子都太多太大,一旦财税收入减少,不仅财政饭的质量立刻会下降,还会逼迫政府缩减以前铺开的各种投资项目。

因此,我们看到一些迹象,比如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的部分直接让银行展期,公租房等民生领域的资金部分被挪用等。不仅仅是因为地方政府胡乱作为,胡乱作为的重要原因就是缺钱,而缺钱的重要原因也是要花钱的地方太多。

在经济偏弱的局面下,依靠重点项目投资实现“稳增长”,又要求扩张性的财政支出,而不是减少。这个时候,投资和减税无法两全其美,孰轻孰重需要权衡利弊。

投资可能有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08年的四万亿尽管遭到很多质疑,但毕竟是当时特殊情况下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虽然加剧了一些结构性问题但毕竟效果显著。但是现如今,中国经济的情况和当年“四万亿”时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和银行体系的扩张潜力已经恶化,远远不如08年。投资拉动经济的效果会逐渐递减,因为加大投资而产生的实际加税冲动,反而会让居民和企业承受更大的负担。

而减税政策如果能落实,可以直接缓解实体经济企业层面的压力,提高企业盈利和居民收入的预期,真正挖掘出非政府创造的内需。

中国流转税+所得税并重的税收模式注定,在GDP上升时期,税收收入增幅会远远快于GDP增速,但一旦GDP下跌,税收收入同样会大幅领跌。事实上,在各地方政府的预算中,无一例外都是增税的,且对税收收入的增长预期都远远高于GDP增长,不少地方制定的今年税收收入增长目标都在15%以上,个别地方高达至25%,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明显偏高。有必要把减税提到更重要的位置,直接给企业减负,直接还富于民。【我来评论】

撰稿:杨宇 李骏

减税政策应该有更大的力度和更清晰的目标。 【我来评论】 转发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