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为什么消费总在呼喊声中占经济比重不断下降,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常被低估,为什么房地产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为什么我们的幸福度总跟不上GDP的脚步……这些都是中国经济现有增长模式决定的,不想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试图在微观上进行小修补是行不通的。
        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早在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就被明确提出,15年过后,旧事重提,唯一的变化是在前面加了“加快”两个字。看来,我们真的要加快了……[评论]

恶性循环 陷入传统增长陷阱

恶性循环:不可持续的传统模式

传统增长模式的特点是:经济增长对内投资驱动,对外出口导向。投资驱动让经济重心必然向资本密集型的重型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倾斜,而这些行业由于是资本密集型,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能够创造足够就业机会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则长期落后。
    我们要追求GDP,追求经济高增长,就不得不依靠增加投资,而投资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又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增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需求,又迫使我们进一步增加投资……如此,传统增长模式不断得到强化,中国经济掉进了传统增长模式的陷阱中去。

保八迷思:传统增长模式下的无奈

为什么要GDP一定要保八,这个八是如何论证出来的,谁拿出过深入的分析,说中国GDP低于八就不行了。
    不必执着于数字本身。八,不过是对近年中国发展的一种经验性总结;而保八,则是传统增长模式下的无奈选择。在传统增长模式下,中国不得不将经济维持在高增长率上,也只有这样,才能托起就业、维持住社会稳定。

失去方向:我们的高增长为了什么

传统增长模式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目标。我们过去多年都是为增长而增长,而非为提高民众生活水平而增长,经济增长变成了目的本身。
    经济增长本身不是目的,但多年来我们对GDP的强调让自己养成了这种思维惯性。把手段看成目的本身,造成的结果就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居民消费占GDP比重的不断下降——换言之,民众的相对生活水平是在不断下降的——而经济增长的终极目标,毫无疑问应该是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小调查

地方政府为什么热爱铁公基

投资饥渴症
投资饥渴症

我们的投资热情来自哪里,来自GDP挂帅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这是投资过重制度根源。

预算软约束
预算软约束

我们看到各地的地王,搞砸了不用自己买单,后面有国家撑着——这和民企是不一样的。

数据操纵术
数据操纵术

2009年各地GDP总和比全国的经济总量高多了,增速也是这样: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此大怒。

提升消费 驱动中国经济无可选择之选

投资驱动:产能过剩加剧

“目前在实体经济领域,某些产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在投资方面必须小心”。周小川指出,某些产业,特别是一些常规制造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一些基础设施领域也存在类似产能过剩问题。“比如某些公路,虽然从长远来看是有必要的,但投资太早会出现没有车流量的问题。大量信贷资金投向重复建设项目或产能过剩项目,不仅有违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目标,也会给银行信贷质量带来风险。”

出口导向:面临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挑战

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波动是结构性的:因为再不能依靠银行信贷维持经济繁荣,在信用紧缩情况下即使危机过后,美欧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也不会再回到过去的水平。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被指责人为压低土地资金和资源价格,连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对华贸易制裁行列。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如果我们不加快向国内市场的转移,势必将我国经济暴露在日益增长的国际风险之下——这对中国经济是极为不利的。

提升消费:无可选择之选

继续投资,只会加剧产能过剩;出口导向,则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双重压力——投资和出口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之路,已经走不通了。在GDP的三驾马车构成中,只剩下一条,就是消费。提升居民消费,已经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无可选择之选。

扩内需 对内开放更为迫切

重建中国式商道

商业网络才是战略资源,开辟商路才是战略能力,才是真正的创新。中国很多企业已经被拴在了国际商业网络中的一个环节上,除了少数几家中国公司努力去开拓自己的网络,多数都是借用已经形成的网络。

开辟商路是扩内需关键

中国的生产成本很低,但是交易费用很高,交道很难打——要喝酒,要拉关系,要搞人情——运作国际生意这些都不需要,产品、样品发过去,合适的话一个集装箱一个集装箱走货。这个反差中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中国有待于改进的。

专题制作:何夕

什么制约消费

一、收入慢增长 有时被增长

“目前,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劳动者报酬比例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更多]

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果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还在担心自己的社会保障问题,就必然紧缩消费,这将会对刺激内需的举措产生较大的影响…… [更多]

三、存钱速度跟上不房价脚步

房价暴涨,迫使老百姓增加储蓄,而增加储蓄就意味着减少消费。现在没有房子连婚都结不了,丈母娘不同意啊,但是存钱的速度跟不上房价的上涨,怎么办?

四、财富向国有企业倾斜

财富积累向国有部门倾斜,而国有资产不能用于私人消费的。所以,要真正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关键在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根子在收入分配领域。[更多]

怎样提振消费

一、减税增收入

政协委员提议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和工资定期增长制度,赋予并保障工人进行工资集体谈判的权利;推行职工持股计划,使职工真正享受到企业增值红利……[更多]

二、用财政充实社保 而不是扔给铁公基

财政政策从投资领域中退出,让更多财政支出用于充实保障体系,别在建铁公基了,用在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用在提提升消费,财政有钱就更多的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充实和建设。据称人保部正研究社保缴纳新标准,基数可能提高……[更多]

三、提高土地供给 降低房价

如果将“土地财政”上升为“土地经济”,我们就能看得更明白一点:当房地产成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的时候,当房地产对GDP的贡献不能忽视的时候,在中国的语境下,就会出现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人为托房价的举动,这是很自然的……[更多]

四、资产再分配 向个人和家庭倾斜

九三学社提案称,中国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九三学社为此建议,应将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作为重大的国家战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更多]

结束语

  •     增长速度究竟是不是解决中国矛盾的前提,值得我们反思:中国在传统模式浸淫中惯性增长,为了增长而增长,以至于让我们忘记了增长的最初目的。GDP在铁公基荡起的尘嚣中、在出口作坊的流水线上泛着光,其背后大多默默无闻劳动者,收入却无法追得上烟尘滚滚的GDP。这种高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为此我们需要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经济增长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而不是为了某些官员的政绩。只有改革,转变旧的增长模式,我们所需要的“更多的收入、更好的保障、更低的房价”这些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只有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民众富裕起来,才能真正产生被称作“内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