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央行加息大讨论

■ 独家访谈
汤敏汤敏:经济过热又好像一个阴影,笼罩在中国经济上。从最近中央银行公布的货币数据,和GDP和投资增长来看,加息应该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评论] 王小广王小广:央行怎么考虑我们不清楚,但是我们感觉到升息的紧迫性越来越强。因为不管是从刚才讲的造成冲动也好,还是存款者的收益,或者是对贷款的需求。[评论]
袁钢明袁钢明:因为经济上升了以后,各个方面都要受到成本和利润影响的时候就要提。现在上升得更快了,提的必要性就更强了,紧迫性就更强了,而且要求有强度。[评论] 左小蕾:现在短期来说有加息的空间,中长期来说不会影响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而且加息和储蓄增加的因果关系并不是很大,国内居民储蓄主要集中于风险储蓄。[评论]

樊纲:仅靠加息不足为经济降温
  樊纲表示,人民币汇率政策不大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加息有助于抑制资金流动性过剩,但要遏制过热势头还要行政手段配合。[详细] [评论]
  焦点关注: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答问

■ 各国近期的利率调控
·美联储提息暂时止步
·韩国加息0.25百分点
·欧洲央行加息25基点
·英国央行加息25基点
·日本维持利率不变
·瑞士央行宣布升息

■ 调查 聚焦央行加息
您认为加息是否必要?
有必要 没必要 不好说

您预计央行加息能否遏止经济过热?
有效果 没效果 不好说

本次加息对哪个市场的影响最大?
股票市场
外汇市场
期货市场
房市
理财市场

■ 加息大讨论---系列策划
山雨欲来 观点争锋 息息相关 下一招猜想 楼市冲击波 谁是受益者
■ 加息的六大理由
1 美联储持续加息国际加息上演多米诺 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下半年不会明显减缓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9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再提高0.25个百分点,使其从5%上升到5.25%,为过去5年多来的最高点。”
[详细][评论]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最大的问题是“双过剩”,从5月份相关数据看,经济过热特征越来越明显。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要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详细][评论]
2 价格总体水平相对还处在低位 5 货币贷款增长偏快
  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报告显示,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处于一个平稳状态,专家认为居民消费价格不会大幅上涨,仍将低位徘徊。[详细][评论]   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为2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34%。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24%,增幅比2005年同期高1.99个百分点,比2005年末高2.26个百分点,比上月低0.73个百分点。[详细][评论]
3 热钱涌入资金流动性过剩仍存 6 房地产投资仍然过热 有泡沫风险
  货币流动性过剩和产能过剩已成为影响短期和长期经济运行的两大不稳定因素,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仍是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难题。近期应采取有利措施,促使经济适度降温,确保经济长期保持适度、较快、协调增长。[详细][评论]   今年前五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5658亿元,同比增长21.8%,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在前五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同比增长42.9%;企业自筹增长25.7%;利用外资增长4.7%。[详细][评论]
■ 加息大讨论
发改委 vs 央行
■ 发改委王小广:适当加大调控力度 遏制投资过快增长

  短期内,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熨平经济短期波动,重点解决投资增长过快、流动性泛滥和货币贷款增长偏快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力度,继续从总量上紧缩流动性;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考虑临时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抑制投资过度、优化投资结构
  长期“治本”之道在于通过税收、地方公债、土地制度等综合改革彻底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同时进一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汇率制度改革。
[全文][评论]
■ 央行研究局局长唐旭:坦陈加息三大考虑因素

“并不是说加息有什么顾忌,但我们也关注市场对每一个政策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唐旭说,这包括股市会有什么反应;生产企业、企业的财务成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反应。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殷剑峰对记者表示,“这三个前提问题的影响均是负面的,资金面紧缩会影响股市走跌;利率提高也毫无疑问地增加了企业贷款利率的负担;而提高存款利率的缩小与美元的利差也无疑加大了对国际投机资金的吸引力,而这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全文][评论]
■ 博客的声音 更多财经博客>>
·李晓通期待加息成全大盘的救命稻草
·张治中国应该加息吗?
·海纳百川人民币升值和加息的取舍
·小刚央行难加息,房地产泡沫暂缓
·toby低利率引发经济过热 加息空间依然存在
■ 统计数据
2006年06月 货币供应量统计表
  余 额 同比增长
货币和准货币(M2) 322756.35 18.43%
货币(M1) 112342.36 13.94%
流通中现金(M0)  23469.08 12.57%
活期存款  88873.28 14.31%
准货币 210413.99 20.98%
定期存款  36309.71 23.68%
储蓄存款 154996.87 17.12%
其他存款  19107.41 56.25%
■ 加息带来的影响
编者按:加息还是不加息,央行还在犹豫什么?股市、汇市、期市、房市、理财市场将受到怎样的影响?

央行对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总体评价
   央行对上半年的总体评价是:“存贷款增长较多,但6月份货币信贷增幅有所回落。总体看,当前金融运行平稳”。
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
   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又达到10.9%的水平,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甚至达到11.3%。

   在一般情况下,央行对金融运行的评价都是“平稳”,毕竟没有出现金融突发事件,也没有出现物价暴涨的情形。不过,存贷款增长较多,则成为上半年金融运行的突出特点。[评论]
加息成为高悬股市的利剑
  虽然央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我国6月份信贷额增速缓慢,但是并不能排除后市就没有加息的可能,加息预期将可能一直成为高悬在股市上的利剑。从目前央行的政策来看,紧缩性货币政策依然是央行目前主要采取的主基调。从国际范围看,国际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没有减弱,包括美国在内,过去一年全球有60%的央行已经加息,而中国加息的动作明显较小,因此,后市加息预期仍然不能减弱,加息利剑,依然高高悬挂于股市头顶。[全文][评论]
加息预期促债市大幅下跌
  受加息预期影响,上周五债券市场大幅下跌。虽然央行并没有如传言所说在当天抛下加息这只“鞋子”,但市场的担忧仍然存在,紧缩预期仍十分强烈。有关央行将于当天宣布加息的传言在上周五愈演愈烈,这导致市场空头气氛浓厚,卖盘增加。交易所上证国债指数当天以109.73点开盘,收盘于109.60点,下跌了0.1%。 [全文][评论]
政府不愿看到楼市大跌
  加息,对广大按揭购房的市民来说,这是一个“利空”,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加息传递的一种政策信号―新一轮加息周期也许就此开始。国泰君安则指出,欧美发达国家也要借助加息政策抑制楼市过热,实际上楼市并未萧条而是平稳下降,而这正符合决策者的本意,即政府并不愿意看到楼市大跌。[评论]
■ 相关专题

央行上调人民币贷款利率

央行调整外汇管理政策

美国发布人民币汇率报告

  最新进展>>
  • 央行票据收益率继续上涨 数据显示加息压力加大 (20070316 07:18)
  • 更多内容>>
      加息影响>>
  • 加息令房地产市场更加扑朔迷离 (20060824 10:21)
  • 一周新楼:住宅价量同跌 加息助长观望 (20060824 08:59)
  • 加息推动沪上固贷成交量逼近亿元 商用房成主力 (20060824 08:33)
  • 加息对房贷影响力趋弱 对投资客有较大影响 (20060824 08:07)
  • 美加息论调又起股市不寒而栗 (20060824 05:26)
  • 加息对人民币升值影响不长久 (20060824 05:25)
  • 实际影响有限加息仅具警示意义 (20060824 05:25)
  • 成都银行加息后 短期房贷利率不升反降 (20060824 03:32)
  • 加息对保险影响有限 (20060824 03:00)
  • 加息牵动心理预期 购房者或将陷入进一步观望 (20060824 03:00)
  • 加息冲击渐散回购利率全面下滑 (20060824 02:49)
  • 加息后合理调整理财规划 存款房贷投资都要调 (20060824 02:49)
  • 加息利剑:宏观紧缩深入的主动出击 (20060824 02:48)
  • 加息推升人民币理财收益 (20060823 17:41)
  • 注意加息对保险的影响 长期寿险受到冲击最大 (20060823 11:07)
  • 高负债率企业影响大 加息可能将提速再融资 (20060823 10:12)
  • 央行加息促动房地产行业大整合 (20060823 09:14)
  • 央行加息促动房地产行业大整合 (20060823 09:14)
  • 央行突然加息 货币市场基金受益 (20060823 09:13)
  • 加息突至 短债基金、新基金影响较小 (20060823 09:09)
  • 更多内容>>
      背景介绍>>
  • 新闻背景: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货币政策 (20060818 19:00)
  • 央行发布二季货币政策报告 人民币汇率将更灵活 (20060811 07:24)
  • 央行货币政策将更趋主动 可能三箭齐发 (20060811 05:36)
  • 7月外贸顺差再创新高达146亿美元 (20060811 01:37)
  • 我国贸易顺差屡创新高助长经济过热 (20060811 00:00)
  • 抑制经济过热货币政策恐独木难支 (20060811 00:00)
  • 贸易失衡货币政策再临考验 是升值还是加息 (20060811 00:00)
  • 更多内容>>
      加息争论>>
  • 大摩:年底前还要再加息 (20060824 09:14)
  • 宜在经济上升阶段积攒降息空间 (20060824 00:31)
  • 央行意料之外的时机进行意料之中的加息 (20060823 16:44)
  • 加息是为了降温吗 (20060823 11:52)
  • 关于央行加息几个问题的思考 (20060823 08:57)
  • 关于加息:阎王是带了信的 (20060823 05:46)
  • 联储高官:可能有必要继续加息 (20060823 02:19)
  • 加息释放楼市良性回暖信号 (20060823 02:02)
  • 加息 货币基金难以快速受惠 (20060823 00:00)
  • 华南商业评论:加息未必是楼市的利空 (20060822 09:51)
  • 专家认为判定中国进入加息周期为时尚早 (20060822 09:40)
  • 视频:加息对您生活的影响 (20060822 09:21)
  • 加息促人民币汇率走高 (20060822 09:15)
  • 更多内容>>

    新浪财经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