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我国已将沿海核电工程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包,将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这是最近以来对核电重启最明确的表述。核电作为中国高端装备中竞争优势明显的领域,或成为中国制造业再出口的代表之一。2015年核电或将复制高铁出海模式,核电产业链有望受到资金关注。
分析认为,在政策以及技术利好的不断刺激下,核电重启就显得顺理成章。
申银万国分析师钱启敏认为,从目前看,核电是可以贯穿整个2015年投资领域的大主题,海外营销、“走出去”值得期待。同时,国内核电项目重启后,后续核电装机规划的调整以及项目核准或开工的节奏,将直接影响核电板块相关投资标的的选择以及空间判断。 [详细]
在2015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沿海核电站则有望再度掀起建设热潮。根据目前披露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当进入“十三五”以后,内陆核电站何时启动也留给人们巨大的想象空间。
国务院已经确定,要创新投融资机制,在更多领域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尤其在核电等项目建设中要引入社会资本。业内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约30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约1500亿元。如果设备国产化率达到60%~70%,那么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将面临约千亿元的巨大蛋糕。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70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设,海外核电市场空间将达1万亿元。[详细]
二代及二代+核电机组中:方家山1号机组、红沿河3号机组、阳江2号机组、福清2号机组、宁德3号及4号机组、昌江1号机组、防城港1号机组等共计8台核电机组有望在2015年投入商业运行。
三代核电机组中:三门核电站及海阳核电站因主泵等关键设备出现问题,工期延后,投产时间目前难以预料,如进展顺利,2015年年底三门1号机组有望进入商业运行。
具有四代技术特征的核电机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预计2017年底投产发电。
从统计信息不难看出,我国核电行业即将步入快速发展期,2014年核电建设已经全面回暖,先后有阳江1号机组、宁德2号机组、红沿河2号机组、福清1号机组等四台机组于2014/03/25、2014/05/04、2014/05/13、2014/11/22投入商业运行。此外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获得路条,落地福清5、6号机组以及防城港二期3、4号机组。[详细]
2014年国家层面虽多次对重启沿海核电建设发声,但尚无正式开工项目。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年内新核电项目基本已无动工可能,2015年上半年将迎来新的核电建设高峰。
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近日公开表示,目前中国核电技术正处于二代向三代过渡期,2016年之后,随着AP1000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核电将迎来大发展,预测是每年6台核电机组的建设,预计未来10年,每年核电建设投资规模将达700亿元。核电站建造将为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商机,建成后运行期也需要设备维修以及核燃料生产和后处理企业的服务。
2014年8月,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对“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进行评审,技术方案获批仅4个月后,国家能源局就先后将该技术作为中核与中广核的两大项目的选型,并在复函中明确要求“充分利用中国目前的核电装备制造业体系,关键设备和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比例不能低于85%”。这为东方电气(600875.SH)、上海电气(601727.SH)、中国一重(601106.SH)、中核科技(000777.SZ)等设备厂商创造新的发展良机。
A股市场的核电概念股还包括江苏神通(002438.SZ)、久立特材(002318.SZ)、南风股份(300004.SZ)、应流股份(603308.SH)、浙富控股(002266.SZ)等。[详细]
国内新建核电项目重启一直是市场关注焦点之一。随着“十二五”末的临近,2015年成为完成各项规划目标的冲刺期,一批沿海核电项目正式获批开建,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在“安全发展核电”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核级安全设备市场将率先受益。
2014年12月25日召开的201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将“安全发展核电”列为2015年全年能源工作重点,并作为大力推进能源供给革命的重要抓手之一。会议明确提出,“要在采用国际最高核电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工建设条件成熟的核电项目;突破核电关键设备研制;优选一批核电厂址开展保护和深入论证”。
自2012年核安全规划发布以来,安全性被定位为未来国内核电发展的最重要原则。随着新建核电项目的陆续开建,一些旨在提升核电项目安全等级的核级安全设备,将被陆续引入核电站建设的序列中,核电重启将随之带来核安全设备市场的开启。[详细]
屡次呼吁整合国内核工业资源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再次提出设立核工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设想,以增强中国现有的核工业实力。但该设想自提出以来,便引发了业界广泛的争议。
12月23日,中核官方微信公号发布了一篇名为《2014年年末中核集团孙勤董事长答记者问》的专访文章。孙勤在接受提问时说,作为投资运营平台,核工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将发挥产业经营和战略管控的功能,可在核军工、核科技创新、核能国际市场竞争等核心领域起主导作用,有效整合力量。
中核、中核建设、中广核和国家核电这几家核电集团都是以核为主的,“本来也是从一家分拆出来的”。因此,在现有核工业产业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达到“有效整合力量”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整合核工业资源,国家核电和中电投已经在今年早些时候着手进行合并重组事宜。本报记者了解到,两者的合并重组方案,目前已经上交有关部门。[详细]
上海电气日前公布,与上海电力公司等,就埃及合作开发火电项目、联合循环燃气发电项目、现有热电站升级改造项目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再加上此前中广核为代表的中国核电企业纷纷“出海”,核电行业有望接棒高铁,成为未来代表“中国制造”的有一个主力。
另外,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我国已将沿海核电工程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包,将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这是最近以来对核电重启最明确的表述。
展望2015年,核电或将复制高铁出海模式,核电产业链有望受到资金关注。
[详细]
目前股价对应2014-2016年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45.88、125.06和104.97倍,估值偏高。但同时考虑到国家核电“走出去”战略可能给公司带来的发展机遇,给予公司未来6个月“谨慎增持”评级。 [详细]
维持2014-2015年EPS1.36元、1.58元的盈利预测,综合考虑公司燃机市场的领先地位以及核电新项目开闸的影响,按照2014年12倍PE,对应目标价16.32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火电、风电业务的持续下滑;海外市场开拓低于预期;核电新项目招标进展。[详细]
尽管公司14 年业绩低迷,但我们看好公司高端产品的下游行业核电与油气领域即将进入新的景气周期,配合公司LNG 管项目、核电蒸发器U 型管项目与复合管项目集中于15 年释放产能,全面爆发贡献业绩。我们认为公司15 年将迎来其业绩拐点,维持“谨慎推荐”的评级。 [详细]
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6 年EPS 分别为0.34、0.45 和0.56 元,对应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的动态PE 分别为48、36 和29 倍,目前估值稍有偏高,但今年公司核电阀门订单将迎来重大拐点,同时未来公司能源领域特种阀门也颇具看点,维持增持评级。 [详细]
预期2014-2016年公司实现每股收益0.08元、0.16元和0.23元,2013-2016年复合增长率57%。目前对应2014年105倍、2015年54倍PE。公司估值水平偏高,但考虑到A股市场核电标的普遍估值水平高企,且公司产品为华龙一号机组的核心零部件,且2015年就将开始产生业绩贡献,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详细]
因处理亏损资产进度低于预期,我们小幅下调2014-16年EPS至0.21/0.3/0.34元(原为0.24/0.33/0.38)。股价已达原目标价,我们下调评级至“中性”。新目标价8.5元,基于瑞银VCAM模型得出(由于国企改革,长期增长率假设从3%上升到5%,WACC从8%下调至7.8%),对应2014年近40倍PE。 [详细]
预计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别为0.59元、0.77元、0.97元,对应估值21倍、16倍、13倍。受益一带一路海外工程业务高速发展,特高压和新疆区内电网投资带动变压器等装备业务复苏增长、新能源及资源业务加速布局和投产,多条业务正处于全面复苏阶段,业绩和估值将有所提升,给予“买入”评级。[详细]
核电重启和国产化进程加速到来,凭借在海外市场获得的重大突破和中核集团入主的渠道优势,公司核级海绵锆放量在即,未来成长性将打开。我们预测,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别为0.03/0.14/0.31,参考小金属加工企业PB水平5.97,我们给予目标价20.14,对应当前市场空间32%,增持评级。[详细]
核电重启与油气投资复苏带来增长契机:在行业集中度低,低端厂商众多且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公司在国内高端铸件市场一枝独秀,属于绝对龙头。2015年期待国内核电重启,带动公司核电泵阀和主机泵壳订单回暖和业绩快速增长。预计公司2014、2015年EPS分别为0.38元、0.50元,首次给予“推荐”评级。[详细]
中国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先行者:公司深耕石化装备制造业60 年,主营业务涵盖炼油及煤化工高端压力容器、锻压机组、换热器设备、核电新能源等多个高端能源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领域;公司技术能力突出,自主研发产品填补国内多项空白。[详细]
结束语:根据国务院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目标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这意味着核电行业从2014年到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必须达到18%来实现规定目标。由此看来,核电产业空间无限。展望2015年,核电或将复制高铁出海模式,核电产业链有望受到资金关注。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