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国庆后如火如荼的股市,在11月12日的一场意外暴跌后陷入了持续的低迷,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日前,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再次将暴跌事件推向风口浪尖!文章称某著名外资投行在期间翻云覆雨,导致A股大跌,并蓄意牟利。一些经济学家及财经评论员也就此事件作出剖析。值得关注的是,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期已经连发3篇文章力挺股市,引发了股民热议。 【评论

小调查

专题内搜索

事件回顾:高盛涉嫌操纵A股市场导致暴跌 索罗斯或参与策划

一份高盛报告引发的暴跌

11月12日上午9点40分,北京的张磊像往常一样在电脑前关注着股市行情,此时收到了一封香港朋友转发的邮件——一份高盛提供给中国客户的报告,其中赫然提示:近期中国央行连续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引发加息预期,建议客户卖出手上获利的全部中国股票。【详细

高盛涉嫌操纵A股市场导致暴跌 索罗斯或参与策划

在10月末,高盛发布了一份积极看好2011年前景的中国投资策略报告,报告的题目为《2011年前景:增长的堡垒》。而在11月12日,高盛以邮件形式提示境外投资者:近期中国央行连续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引发加息预期,建议客户卖出手上获利的全部中国股票。那次黑色星期五,上证失守3000点重要心理关口。深成指更是狂跌近千点,跌幅高达7%。【详细

国际大行唱衰A股唱多H股 花瓶首席们意欲何为

近日,《人民日报》接连发表评论,大声疾呼抑制通胀不能以牺牲股市为代价,公开主张中国股市应避免大起大落并令之成为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但耳目喉舌的正面引导并没有让饱受暴跌重创的股市明显恢复信心,多数国内研究机构的投资策略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采取谨慎态度,保持灵活仓位。【详细

郎咸平:谁掌控了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权

在大宗商品领域,凡是中国对外有较高依赖度的,价格常常大幅度的波动,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波动?那是“新帝国主义”在操纵。首先一个,需求是被别人控制的。第二个,不但需求是被控制的,原材料也是。无论是原材料和产品的定价权,还是金融市场,都不在我们手里。【详细

对11.12股市暴跌应深究彻查

大陆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昨(1)日再度发文,强调中国要避免股市大起大落,如此股市才能真正成为增加人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值得注意是,文章中,对虎视眈眈的华尔街热钱,扬言将联手香港金监单位,打击操纵市场的国际资本大鳄。【详细

董少鹏:外国投行操纵中国股市的主要策略

对于境外机构操纵中国股市这一命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一种认识是,外国投行还不能充分自由地进中国股市,所以不可能操纵;另一种认识是,中国股市没有国际话语权,没有独立的估值体系,外国机构能够很便利地操纵。【详细

人民日报两周连发三文:抨击涉嫌操纵的国际投行 力挺中国股市

人民日报:警惕和打击操纵市场的国际资本大鳄

导致“11·12”市场暴跌的深刻背景值得深究,这其中固然有市场本身调整的需要,但上调印花税谣言,以及某国际知名投行向投资者群发卖出中国股票邮件则是大跌的导火索,而在此前不久,正是这家投行发布了积极看好中国股市投资前景的策略报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操纵股指牟利之嫌。对于此类事件,应该追查到底。华尔街的精英们在引发了金融危机后,正在虎视眈眈地窥视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市场,伺机兴风作浪,牟取暴利,我们对此必须有高度的警惕。内地与香港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合作,联手打击操纵市场的国际资本大鳄,切实维护股市稳定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根本利益。【详细

人民日报称抑制通胀不会以打压股市为代价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管理好通胀预期,是今年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宏观调控三大任务。虽然处理好这三者关系有一定难度,但中国政府最近出台的抑制通胀“组合拳”,慎用可能对实体经济带来负效应的加息手段,而采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手段吸收流动性,足见政府抑制通胀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调控手段日趋完善、调控经验更加丰富。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增长是完全可能的。而股市是目前吸收流动性最好的地方,保持股市健康发展也是政府经济管理的一项长期目标,抑制通胀对股市来说是长期利好,市场没有必要对政府抑制通胀的举措反应过度。【详细

人民日报专访李稻葵:应将银行存款引入股市

李稻葵: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的挑战。当下我们可以从调整宽松的货币政策着手,减缓货币存量的增长速度,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序将银行里的存款引导出来。 需要发展资本市场,股市要扩大,通过扩大股市的方式,把资金逐步地引出来。同时也要有序地让资金出国投资,前提是有序的、可控的,逐步出国投资。目前出国投资的机制已经有了,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全面地、系统地提升,值得研究,去逐步地放开,让百姓多一些投资的渠道,不仅仅是从上海的A股、深圳的股票市场投资获得收益,也可以出国去投资,通过投资我们一些贸易伙伴的金融工具,来获得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份回报,这个是大有可为的。【详细

专家观点

叶檀:向国际投行泄密就是出卖同胞
叶檀:向国际投行泄密就是出卖同胞

每逢中国有重大政策出台或调整之际,国际投行都能押准,如2008年8月,当时还处于从紧的货币政策时期,摩根大通经济学家龚方雄在发给客户的报告中称,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一直在考虑一项总金额至少为人民币2000亿~4000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并可能于年底前放松货币政策。此言实在精准,中国的政府机构那些泄密者,那些与国际投行过从甚密者能不汗颜?说轻了这叫泄密,说重了这叫出卖同胞。【详细

曹中铭:警惕国际投行的两面“嘴脸”
曹中铭:警惕国际投行的两面“嘴脸”

类似高盛这样的国际投行常常以两面“嘴脸”的面目出现,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当初几大国有银行改制时,国际投行纷纷下调几大国有银行的评级,而在其跻身于战略投资者之后,又开始大肆唱多,并上调评级。最终,数千亿元的财富进了这些国际投行的腰包,而国有资产则遭受重大的流失。其实,国际投行扮演两面“嘴脸”,本质上只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此次高盛耍两面“嘴脸”,还不是为了自己与客户利益的需要? 【详细

王伟臣:高盛公司的预测隐含商业利益
王伟臣:高盛公司的预测隐含商业利益

虽然高盛公司的意见可以参考,但要记住,高盛公司只是一家企业,谋取商业利益的行为有可能使其脱离客观的立场,演变为唱空做多的行为!08年高盛公司曾经在原油市场上忽悠过国内的很多投资机构包括部分企业,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讲,高盛公司就像一个股市的黑嘴一样,根据自身利益随时来改变自己的观点,只不过对象不是普通的股民,变成了国内的投资机构和企业而已!【详细

陶冬:投行经济学家功力何在
陶冬:投行经济学家功力何在

每日在数据中打滚,被逼着不停地发表文章,不停地作出各种预言。投行经济学家,属于此类。一份好的研究报告,必须具有四个要素。一是Uniqueness(独特角度),二是Forward-looking(前瞻性),三是Relevance(市场相关性),四是Interesting(有趣)。这些预言是市场的一部分,做得好会赢得客户的赞誉,甚至可能直接影响价格和市场情绪。大的预言,可以是今后十年经济的大趋势、产业的新规律。【详细

博友观点

揭幕者:大行为何唱衰 或许只为建仓

券商也表示强烈看空,中金目前也看空, 外加早上很多媒体都报“国际大行唱衰A股”,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反面报道,至少告诉所有投资人,大行都看空A股了。 十月行情前建仓的是险资、轧空的是QFII,那是大级别拳手的较量。【详细

夏正智:杀鸡骇猴 严惩高盛

对于以高盛为首的国际游资通过政府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打击中国股市以获取低成本筹码的恶劣行为,中国政府应该予以严惩。既然以高盛为首,那么就拿高盛开刀,让国际游资知道中国政府的厉害。【详细

老虎007:不仅要追查高盛,而且要亡羊补牢

高盛操纵股指牟利,国家有关部门就应该彻底追查杀猴给鸡看,他的行为对市场带来的损害远胜于老鼠仓,基金经理那点偷偷摸摸的老鼠仓对于高盛的行径来说只算个鸡的级别,高盛才是猴。要治理市场环境,要勇于杀猴才行,杀大个的才具有威慑力。而不是杀鸡给猴看。【详细

古道西风瘦:国际大鳄高盛的恐怖疑云

以前虽然也有过单日暴跌幅度超过11月12日的,但像这次商品期货、黄金、股票、期指、港股甚至石化双雄“配合”如此之精准,应该说不能不说让人大开眼界。而这一切的消息制造者和操纵者,就是高盛。【详细

微博热议

王纪伟高盛应该一分为三

高盛应该一分为三,严重同意。经过这轮大调整,高盛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黑帮老大,唯我独尊,其他的全部都是小弟弟。【详细

周正林:借股指期货做空A股牟利的原来是高盛

10月末高盛发布积极看好2011年前景的中国投资策略报告,题目为《2011年前景:增长的堡垒》。而在11月12日高盛以邮件形式提示境外投资者:近期中国央行连续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引发加息预期,建议客户卖出手上获利的全部中国股票。借股指期货做空A股牟利的原来是高盛?【详细

股玩家之心灵庄园:制度建设不完善才是根源

其实我们老是喜欢责怪别人,但是我们的制度建设不完善才是根源。如果政府在信息披露更规范化、透明化、公开化,如果政府在决策的时候更程序化、科学化,如果政府在监管时更加严格、严厉并程式化,那么国外资本要操纵也很难,制度足以打击那些操纵者体无完肤。【详细

色唐僧:如果真是高盛忽悠的 那一定跌

他们都说,这波调整是高盛忽悠的,如果真是高盛忽悠的,那一定跌,还跌得不够,高盛一定会让你相信,他说的一定是没错的。关键是跌到你人民币底裤都没有了,他还大把美钞,抄底抄到十八层地狱的实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详细

微博讨论

  【结束语】目前,国内市场也比较脆弱,比如通胀恶化、流动性收紧等不利因素成为他们可资利用的工具,这加剧了市场的下跌。对于此类事件,应该追查到底。华尔街的精英们在引发了金融危机后,正在虎视眈眈地窥视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市场,伺机兴风作浪,牟取暴利,我们对此必须有高度的警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