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一:财政买单合法合规么?

据新余市人大常委会网站消息,7月12日,新余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江西赛维LDK公司向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偿还信托贷款的缺口资金纳入同期年度财政预算的议案”。赛维2010年年报显示,截至当年末,赛维从华融信托获得的借款余额为7.55亿元。新余人大的这项决议意味着,地方政府将正式启用财政资金,为赛维欠下的这笔信托贷款兜底。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自掏腰包救赛维?或许在地方政府看来,赛维已经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7月13日,财富中文网公布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赛维再度入选榜单,且位列第266位,是寥寥几家来自江西的上榜公司之一。尽管赛维是一家民营企业,但由于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属性以及迅速做大的规模,赛维被江西省和新余市视为“至宝”。

那么,地方政府有没有权力用财政资金为一家私营企业还债?这样做是否合法合规?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依据当前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在两种情况之下可以经人大审批动用财政资金来为企业还债,一是偿还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二是企业中有政府的国有股权。因此,对于既非融资平台又无国有股权的赛维,政府有什么理由动用财政资金来为其信托贷款兜底呢?【我来评论】

追问二:这笔钱打水漂怎么办?

►小调查

政府应该兜底赛维债务吗?
应该
不应该
不好说
你看好赛维未来的发展吗?
看好
不看好
不好说

年报显示,去年全年赛维实现营业收入139.3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18%;净亏损高达54.90亿元。实际上,赛维的盈利状况并不稳定,2010年该公司曾经实现净利润17.47亿元,2009年却净亏损16.42亿元。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累累负债。截至2011年末,赛维负债总额高达302.30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赛维的债务黑洞还不仅是这些。其2010年英文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在长期债务中,除去华融信托的7.55亿元信托贷款外,还包括众多金融机构贷款,数额最为庞大的为国开行,包括15.05亿元抵押贷款和3亿元信用贷款,合计18.05亿元;其次为浦发银行,其所提供的15.10亿元贷款全部为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建设银行投放了5.47亿元抵押贷款和8.76亿元信用贷款,合计14.23亿元。此外,安徽省唯一的城商行——徽商银行亦有涉及,贷款金额7.55亿元,全部以无抵押方式提供。

面对如此累累负债,新余政府在替赛维信托贷款兜底时,不知道有没有考虑风险问题?记得多年前德隆遇到危机时,新疆自治区政府动用政府财政和政府信用对其进行托底和担保,使其获得财政补贴和银行低息信贷。最终德隆还是倒了,过亿的托底资金也打水漂了。也许,都是纳税人的钱,地方政府用着完全不心疼。【我来评论】

追问三:政府打算一直填下去吗?

虽然目前整个光伏行业大环境不景气,但在很多人看来,赛维之所以陷入今天的困局,和当年巨资押注多晶硅项目,扩张光伏下游生产链,追究全产业链模式不无关系。可以说,赛维目前的困境是其创始人“赌性”性格结的果。赛维自己给自己挖下了坑,用不到4年的时间将赛维产能扩张18倍,神话般的发展速度最终导致了资金链的紧张。但赛维自己酿下的苦果要让纳税人买单吗?

从当前的形式来看,光伏行业前景依旧不妙,亏损远未见底。财务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江西赛维的资产负债率是87.1%,净利润是-3.54亿元。在这种情况下,新余政府准备一直这么为赛维兜底下去吗?纳税人的钱都给了赛维,赛维能负责养老、医疗、供水、修路吗?万一赛维是个无底洞怎么办?

政府不去做政府的事情,为啥对救企业这么感兴趣?公共资源救国企还马马虎虎说得过去,救私企实在是毫无理由,是否有寻租?财政资金是用来提供公共服务的,不是用来发展某个企业的,仅仅是因为它交税多、就业多,政府就出钱替他还债,那等于完全模糊了政府和企业的边界,是绝对不可以的。【我来评论】

政府的职能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而不是拿着纳税人的钱去救因为市场或经营面临困境的某个企业,你让目前陷入困境的其它中小企业情何以堪?是不是还不起钱政府都来兜底?那市场竞争的公平何在?【我来评论】 转发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