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1日出版的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期刊中,一些西方医学家把这种感染了超级病菌的病叫做“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简称为NDM-1。因为很多病人曾在印度或巴基斯坦旅游和治病,所以研究人员估计这种细菌可能起源于印度。[全文] [评论] [滚动新闻] >>查看全部企业观察

专题制作:新浪财经 李玲

辉瑞被指是超级病菌最终受益人

惠氏公司简介 更多>>

  • 惠氏公司(Wyeth)
  • 美国惠氏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以研究为基础制药和健康护理产品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Madision,现有员工48000人。它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研究、开发及制造和经营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它在疫苗、生物工程、农产品以及动物健康产品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

详解超级病菌 更多>>

超级病菌:潜在危险清晰而令人恐惧

通常来说,超级病菌泛指一些耐药性细菌,它们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毒疱,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普通的杀菌药物例如抗生素,对超级病菌都很难起到作用。病人往往因为无药可治,而引起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甚至死亡。

超级病菌预防及警示 更多>>

  • 伤风感冒慎用抗生素
  • 临床上一般危重感染的患者出现超级病菌的情况较多,因为本身他已经用过多种抗生素,这种情况威胁也比较大。
  • 英国:勤洗手可预防
  • 英国卫生部宣布,英国已经开始讨论研制新抗生素的办法,但是科学家警告说,可能10年内都不会有对NDM-1有效的新的抗生素出现。
  • 专家:超级病菌好防难治
  •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肖永红介绍说,医院病人容易被感染,对于普通人,现在看来没有很大的威胁。

超级病菌引风波 更多>>

超级病菌已致多人死亡

从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地区到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这个幽灵可谓所向披靡,至今已经捕获了170多人,其中仅英国就有5例死亡。

美国惠氏药物公司被指操纵超级病菌

实际上,研究报告中指出的,目前发现对“超级病菌”还暂时存在抗性的两种抗生素之一的替加环素,正是由美国惠氏药物公司最早开发的。新药当年上市以后,2006年前半年,惠氏公司的替加环素销售额就达到了2700万美元。有专家估计惠氏在2010年的全球销售额可以突破15亿美元。外界认为,上述报告出台或许会进一步助长惠氏替加环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额。

辉瑞或将是最终受益人

2009年1月26日,全球制药行业排名第一的辉瑞出价680亿美元并购惠氏,辉瑞-惠氏成“全球最大制药企业”。有专家指出,2006年惠氏公司因为替加环素,在半年中就赚了2700万美元。据他推算,惠氏在2010年的全球销售额可能突破15亿美元。

各国影响现状 更多>>

全球流行可能性不大

有一组数字,或许能说明问题:中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因抗生素滥用造成的死亡要占到40%。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至40%,而一些发达国家只有0.9%。在住院的感染病患者中,耐药菌感染的病死率为11.7%,普通感染的病死率只有5.4%。

中国内地尚无病例

当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连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新闻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关于“超级病菌”的情况还在跟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目前还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之后记者致电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党委办公室冷主任表示,上海目前并没有接到有关方面的通报。

比利时男子成感染死亡第一人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附属医院日前宣布,在这家医院接受治疗的一名巴基斯坦裔比利时男子因为感染了“超级病菌”,在今年6月底不治身亡。据这家医院的医生介绍,这名男子在巴基斯坦旅行时遭遇车祸腿部受伤,先是在巴基斯坦接受治疗,后来被送回比利时,但他已经感染了“超级病菌。”医生说,虽然他们给这名患者使用了药效强劲的克里斯汀等抗生素,但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相关产业影响 更多>>

超级病菌概念股遭遇游资暴炒

超级病菌概念股的炒作又一次被游资捷足先登。昨日两大交易所盘后披露的成交龙虎榜显示,参与海王生物、达安基因、紫鑫药业、莱茵生物、钱江生化等医药股炒作的前五大席位均是清一色的游资营业部,无一家机构上榜。

三类药企受关注

从“超级病菌”引发的投资机会来看,由于“超级病菌”出现后,首先需要对病菌进行基因检测,然后对院内感染进行器械消毒,最后才拉动我国相关原料药对印度以及全球出口。因此,我们认为,“超级病菌”将引发基因检测、消毒器械、原料药出口的三大市场机会。

莱美药业冲击涨停

周二,超级病菌概念股走势分化,莱美药业再涨6%冲击涨停,而安科生物、海王生物等周一涨停个股周二纷纷回落。

恐难复制甲流走势

昨日(8月16日),医药股大涨,究其原因,近期国外媒体报道的“超级病菌”致死亡病例引发恐慌,相关股票乃至整个医药股趁机展开题材炒作。不过分析师们认为,这一轮炒作无法与一年前的“甲流”行情相比,从估值上看,医药板块不具有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