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昊奖学金”、“法律援助金”,建昊集团不时地用自己的财富回报社会,而且一投就是成百上千万。有人或许要问:建昊实力到底有多大?靠什么如此财大气粗?
人们都知道,新华通讯社主办的《中国证券报》,是一张公布股市行情的信息类报纸,极少有人物在上面“露脸儿”。1997年10月,《中国证券报》头版却偶有例外地推出了一篇人物通讯,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5年前,靠7000元起家,5年后,个人资产净值超过30亿元。
5年前,在京郊怀柔开了自己的一家公司,5年后,拥有全资企业20家,控股企业6家,参股企业30多家。
5年前,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下海人,5年后,因白手起家到建立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并全力回报社会而荣膺“世界青年创业者”大奖。
5年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证券投资者,5年后,控股在深交所上市的北京比特股份有限公司,并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还在近30家上市公司中位居前10名大股东之列。
这位传奇人物,就是北京建昊集团总裁袁宝。正是因为有了这位神奇人物,北京建昊集团迅速发展壮大,事业如日中天。
袁宝,今年36岁,辽宁辽阳人,1989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专业。
采访袁宝-,文质彬彬、一身书生气的他,很难让记者相信此人就是管理着数十亿企业资产的集团大老板。
因为家境贫寒,袁宝的大学生活不但没有浪漫而且相当清苦。为了完成学业,他打过工、给教授抄过稿、在校园里摆摊儿卖过书……苦点累点不算什么,而让袁宝铭心刻骨的是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帅哥”、“富姐”背后的指指点点。这或许正是他发奋读书学习、成绩门门优秀的动力所在。
“我之所以拿出1000万元设立奖学金,就是因为我是过来人。如我当初那样,能跨入大学校门都是经过一番奋斗的,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是想有所成就,在困难时,我觉得我有责任帮他们一把,以激励他们勇往直前。我想,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家,都会像我一样倾囊相助。”袁宝说。
他还有一句精辟的语言:“钱不多时是属于自己的,钱太多时就应该是属于社会的。”袁宝的话,道出了他的境界,道出了他的修养,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能说出富有哲理的话。
事业上,袁宝并非一帆风顺,同样历经磨难。1989年,大学毕业的袁宝,执意想留在北京发展,但那年他很难进入北京司法部门。为了谋求到一份工作,袁宝自印了100张求职信,从建国门沿长安街一直往西走,临街公司的门几乎让他敲遍了。还算幸运,他被一家建设银行证券部相中了。
股票证券,袁宝-太熟悉了。读大二时,天龙、天桥证券刚在北京发行,那时,人们还不知道证券为何物,他曾帮别人推销过。到建行后,他真的很懂行,曾创下了一天之内成交证券额高达6700万元的记录。不表扬也罢,行里领导奖励他,倒把袁宝气坏了,那“三瓜俩枣儿”让他寒心,简直就像哄孩子往嘴里塞块糖,为这他毅然辞职下了“海”。
1992年,袁宝在京郊怀柔注册了建昊公司,以每亩120元的年租金租了200亩地,种植一种叫作小黑麦的独特品种,靠出售良种和专利,挣了100多万元。小试牛刀,他成功了。
袁宝想赚更多的钱,机会又一次降临到他头上。1994年,国家宏观调控,紧缩银根,不少靠银行贷款的企业难以为继。低买高抛,炒股惯用的伎俩。袁宝用积累的资金收购濒临破产的企业,一不用买地皮,二不用盖厂房,三不用进设备,选准项目,稍作微调,于是,一个个新企业落在了建昊集团的名下。
在收购企业的同时,袁宝还有一大手笔———“资本运作”。说白了,就是用控股的方式,用51%的资金控制100%的资产。
如:海尔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企业资产1000多万元,建昊集团花了500万元,买下了海尔生51%的股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51%就可以控股,就是说,海尔生的经营、生产,包括企业产权已被建昊所控制。然后,袁宝又看上了全国中药行业排名第二的温阳制药厂,资产额1900万元,买下温阳制药厂51%的控股,得需要1000多万元。建昊便以海尔生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买下控股权后,再以温阳作抵押,还清原来银行的贷款。而待控股企业有了足够的赢利后,建昊就会把海尔生另外49%的股份买下来。以此类推,这样海尔生生物有限公司、温阳制药厂便成了建昊的独资公司了。
建昊购买、控股的企业越来越多,雪球滚动越来越大,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从1992年到1996年,仅4年,建昊集团就赚了30亿元,创下了中国企业史上的奇迹。
1997年,以建昊集团的规模和实力,已经成名的袁宝,被推荐为本年度“世界青年创业者”中国唯一候选人。同年5月,从加拿大圣约翰斯市传来消息:袁宝-力挫群雄,一举荣获由世界传媒集团举办的“世界青年创业者”大奖。评委公认,袁宝有三大优势:出身贫寒;全靠个人奋斗;把更多的财富回报社会。
一时间,海外传媒争相报道,《香港经济日报》的文章大标题,称袁宝-为“北京李嘉诚”。可见,袁宝-在海外的知名度,这倒应了一句话:“墙里开花墙外香”。
人才和智慧,“强身固体”之本
透视建昊集团的发展脉络,人们不难发现,企业所以运作自如,充满生机与活力,关键原因有两点:一是尊重知识,二是呵护人才。
建昊集团有一个特定的专家委员会,26个常委,全部是国务院院士一级的专家、教授。每个行业又有自己的专家委员会。建昊所有的课题、产品,都必须经专家委员会的项目论证,建昊每年花在这方面的钱大约在200万元以上。
在建昊,专家、教授唱主角儿,在一线指挥;董事长、总经理唱配角儿,在二线补台。所有待遇,比如房子、车子、票子,专家教授都高人一等。袁宝常常是自己没车坐,宁肯打“的”,也要保证专家、教授专人专车,而且全部是奔驰、宝马一级的高等车。
“民营企业就有这么点优越性,只要有条件,待遇再高也不过分。因为建昊每一个成功的项目背后,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他们的智慧。”袁宝说。
正是,当初袁宝-拉上一帮年轻人“下海”,注册公司时所以启用“建昊”二字,是从英文GeniusPow-er来的,意思是创造力、智慧力。
是的,人才和智慧,企业“强身固体”之本。建昊集团的经营理念就是:用人才和智慧赚钱。
袁宝-认为,只有用智慧赚钱才是聪明人的做法———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利润。而人才的发现和智慧的发掘往往又取决于高水平的领导者。
建昊集团现有职工4000多人,管理层获本科学历以上者超过95%。就是说,建昊所属每一个企业、每一个部门,绝大多数人都是有学历、有经验、有能力者,这些人慕名而来集合在一起,实际上,就是建昊集团无穷无尽的财富。
世界上很多知名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东方国家,多实行家族化管理。建昊集团同属民营企业,总裁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但袁宝信奉的是“富不过三代”的古鉴,绝不搞家族化管理,任何岗位都遵循着“量才录用”、“惟才是举”、“亲属回避”的用人原则,就连创业时一起打天下的7位同伴儿现在还都是普通职员。
早在袁宝上大学时,他的哥哥曾外出打工寄钱帮助过他,后哥哥所在的企业破产了,袁宝-把他接了过来,现在一直是建昊下属企业的一名普通司机,工资不过千元左右。
建昊集团有位副总经理,原是杭州军队医院的一名师职军医,有近20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和全军科技进步奖。得知他要转业的消息后,为了把人才“挖”过来,袁宝-拍板:“不惜一切代价。”结果是不惜重金连人带他的发明专利一块儿“买”了过来,并委以重任,还专门为这位副总经理配了奔驰车。
记者见到这位副总时,他正忙着把自己的一项微生态研究成果转化为高科技产品。他说:“尽管国内拥有数百亿元的微生态市场氛围,但与国际水准相比是低层次的。因此,国家把这一研究项目列为火炬计划。而经我们研制开发的微生态保健品,贡献就在于拉近了与发达国家在微生态领域的差距。”
不惜重金聘人才,建昊对得起他们,他们也对得起建昊。建昊有家“生命科学研究所”,聚集了十几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说:“过去我们在研究所苦于没经费,很难有作为。来到建昊后,现在一个项目就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只要你提出好的科研课题,这里就会全力支持你。”难怪,建昊的产品个个含金量颇高。
尊重知识、呵护人才,还表现在建昊所有员工的劳动报酬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完全与效益挂钩。一名工人月收入挣八九千元是常有的事,管理层实行年薪制、红股制、持股制。有一名管理人员,曾在一个月内工资和奖金加在一起达到8万元。这要在别的企业,恐怕连想都不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