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求调走,调走不行就借走,借走不行停薪留职走,如果还不成,辞职也要走,最后开除我也走。”这份王洪德打给当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的报告,如今已经成为中关村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一个出生东北的汉子,王洪德以这种激越的方式,掀开中关村科技人员走出科学城,将科学技术产业化的第一页,并由此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投身商海,产业报国的先声。
悲壮的出走,为他的人生涂上了一层苦难的底色。作为超前于这个时代的“盗火者”,苦难注定要与他如影随形。
时间得倒溯到1978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雷乍响,“老运动员”王洪德坐不住了。当时已经44岁的他,有22年是在被打击、遭迫害中度过的。难道我的后半生,只能淹没在图纸资料堆里,过着皓首穷经,排队评职称的生活?难道我的研究成果,最后只能被束之高阁,默默而终?难道我永远走不出我们这代知识分子的宿命?王洪德扪心自问。
身为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第四研究室的组长,他在当时国内研究计算机机房条件方面算得上首屈一指。那时百业待兴,各单位对计算机的应用都刚起步,全国各地找到王洪德,请求协助搞计算机抗干扰系统、供电系统、空调系统设计、研制和开发的人络绎不绝。看到这方面市场前景广阔,而计算机所当时所属的知青社里,又有大批知青待岗,王洪德便向组织提出承包知青社,成立了计算机服务公司。
小小的服务公司成立仅一年,便赚了60多万元。而这60万元的代价便是内查外调一年半。理由现在听起来都荒唐,“既然你们公司赚钱了,而且还不少,那企业领导肯定有点问题。”最后的结果也令人啼笑皆非,不仅没查出王洪德一点点经济问题,反而发现王洪德每月按规定领取的30元顾问费,他都没有纳入私囊,而是如数上缴企业。“王洪德是个好同志。”调查组撂下这么一个结论,匆匆走了。
王洪德伤透了心:“左”的流毒、僵化的体制让王洪德欲罢不忍,欲干不能,于是,那份震惊当时科技界,可以载入史册的“五走报告”便横空出世,王洪德带领8名计算机研究所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自断皇粮,走出中科院,于1982年12月22日挂牌成立国内首家计算机机房技术公司“京海计算机机房技术开发公司”。
没有人知道,王洪德迈出的这一步,最终会走向哪里,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在王洪德的一则日记里,记载着这样一句话:我现在是骑在虎身上的,我不死,不能下来,虎不死,我也不能下来。
拔剑四顾心茫然,创业之初的京海没有国家一分钱投资,没有银行一分钱贷款,王洪德只是从计算所知青社借了1万元,到银行开了个户头,第四天就把这1万元如数奉还。从现金投入的角度讲,与北大方正、联想等企业相比,京海可以说是中关村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办民营企业。只是,囿于当时环境的限制,京海挂靠在海淀区联社下面,戴了顶“集体所有制”的红帽子,这也为京海以后的内部纷争埋下伏笔。
京海的第一桶金是承接北京大学豪尼威尔计算机系统的改造工程。当时京海没有钱去租房子,就暂借计算所供电系统顶上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办公,弄几个破木箱放上图板搭起一个桌子画图。在进行机房的室外冷却系统的建设施工时,意外发生了,当施工人员挖开上面的冻土层,却发现下面是一个千年古潭,所有的地基和系统安装都得重做。当时正值深夜,面对工地上喧闹的人群,王洪德忽然什么都听不见了,在现场指挥,已经连续11天没有回家的他双耳突发爆发性耳聋。万籁俱静中,他只听到一个声音在对他说:我不相信,我不相信!
他又一次站了起来,地基重做,图纸重画,工程终于被咬着牙拿下,这一次京海赚了19万元。
北大工程之后,京海声名鹊起,各种定单雪片一样飞来,王洪德也俨然成为中关村的领袖人物。顺风顺水之际,阴霾随之而来。1984年5月,京海又因为“搞机房工程漫天要价,工资分配超标,大搞投机倒把”三项罪名,被告到中央。中央派出国家审计局局长带队的高规格检查组,进驻京海。进驻头一天,王洪德才得知消息,但他第二天又要飞往日本考察谈判。
在日本,好客的东道主邀请他到东京浅草寺庙参观,里面有一处占卜算卦的地方据说非常灵验,在主人的力邀下,本来就满腹心事的王洪德随手从签筒中抽出一支签,打开签文一看,上面用中文写着一行字:72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欲渡无船,凶凶凶!王洪德一言未发,“刷刷刷”把签文撕成碎片,他心里在冷笑:中国的神仙鬼怪我都不怕,还怕你日本的,命运的暴风雨,你就来得更猛烈些吧,我王洪德等着你呢!
即使顶着巨大的压力,王洪德在日本还是一口气和日立、三菱、NEC谈下了三条生产线,满载而归。回国第一天,审计局长找他谈话,一身磊落的王洪德依然是那副牛脾气:中央搞这么大一个检查组,到我这里来,有必要吗?让我说什么呢,我说的你们现在能相信吗?按我们关东人的习惯,要聊得来瓶老白干,几盘凉菜,边喝边聊,你敢不敢?不敢,我现在又有什么好说的呢?第一次谈话就在浓浓的火药味中结束了。
几个星期之后,又是这位局长,又找到了王洪德:“我们查完了,老王,你是条汉子,明儿个我请你喝老白干!”几个月内查外调的结果出来了:一个工程师当月开了26元的工资,加班费超标;企业买桌子,控办批了6张,实际买了20张,超标;北京大学工程收费有人说高,有人说低,但整体没有违法;建议通报批评。
类似这样现在人看起来莫名其妙的审查,京海一年就经历了6次,一次比一次规模大,一次比一次“罪行”重,最紧张的一次,有7个检查组26人同时进入京海。然而,每审查一次,京海的守法经营便得到一次肯定,京海的知名度也提高一次。
煮不烂,炒不爆,砸不扁,王洪德就是这样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作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王洪德只身抵御着来自旧体制的巨大反弹,同时也为后来者踩出一条通衢大道。到了1986年,京海成立了实业总公司,当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1987年京海成立集团,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之一,京海第一次创业成功完成,“两通(四通、信通)两海(京海、科海)”成为中关村高科技企业里最耀眼的四颗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