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正文

杨卓舒:用哲学驾驭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04月21日 人民网-市场报

  

  “企业能够成功,不在于技术本身;企业能够发展,也不在于管理本身。有高于技术,高于管理,高于资金的东西,那就是文化,德行。我本人和我的企业能有今天,得益于中外文化的滋养,得益于哲学的指导”。

  -本报记者宋明霞

  杨卓舒,卓达集团总裁。全国房地产市场最低迷的时候以微弱的资金进入,8年后的今天集团总资产已超过25个亿。本报关注他,并不因为他8年前也是个报人,而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富翁。吸引记者的恰恰是他渊博的学识,率真的个性,热血青年般的追求。这一切都凝结于他充满哲学思辨的思想。一个人仅仅拥有财富算不了什么,只有财富加上深邃的思想才充满力量。

  有人说杨卓舒是个实践型学者,也有人说他善于用辩证法解开问题链条。让我们展开答卷,就他概括企业必须面对的九大问题展开九问———

  一问如何把握峰与谷?

  记者:卓达从成长到扩张似乎有一个规律可循,那就是低谷进入,高峰“渔利”。恰如股市,道理无人不懂,问题就在于怎样判断机遇的到来,怎样把握和运作峰与谷,从而牵住商机的“牛鼻子”?

  杨卓舒:我认为机遇存在于最困难的时候,这起码有三个理由:一是房地产本身属于基本建设,最困难的时候也是各种成本都非常低廉的时候,按照经济发展周期,在最困难的时候开始投入,即低成本进入,那么等建设周期完成,正好赶上市场回升,这本身就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二是事物发展总是潮起潮落,当某个行业赚钱,马上就有很多人跟进,过剩就开始了。但是,当多数人跟某种潮流失败了,还有极少数坚持往这个方向走,那么机会和成功就给了这少数人。三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恰恰是许多生产要素处于闲置状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我们公司是1993年7月份成立的,当时,宏观调控已经开始,银行卡死了贷款出口,许多在建工程纷纷下马,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我们用很低的价格买下土地,用两年的时间建起12万平方米的别墅。由于我们成本低,所以售价就低,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说,如果没有宏观调控的巨大反差,卓达想有很大的市场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抓住宏观调控的契机,我们白手起家也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记者:您把以上思路总结成八个字,叫做“倒行逆施、无中生有”,对吧?

  杨卓舒:是。所谓“倒行逆施”,就是大家都认为不行的不去做或者做不了的事情,你来做,就有钱可赚了。“无中生有”,不是没有,而是通过我们的创造去激活闲置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别的企业手里没钱只好退出,您哪来那么多钱?听说公司最困难的时候,您口袋里只有两千块钱?

  杨卓舒:不错,整个公司困难到这种地步,如果再坚持原来的经营方法就只能崩溃。于是,我们创造了一种方法———易货,从而绝处逢生。

  当时的形势就好比大家都走到一座窄桥上,所有的车辆都拥挤在一起,这时候没有什么规则,最高的规则就是能走。怎么办?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我们自动往后退,让别人先过去,腾出地方,我们就能更好地通过。

  有一家煤矿的煤主要供应焦炭厂,焦炭厂生产出来的焦炭供应钢厂,钢厂生产出来的钢材供应金属贸易公司,金属贸易公司把钢材供应房地产公司,房地产公司盖的房子卖不出去,于是一块压死。怎么办?我们先跟煤矿谈,给他房子抵押给银行,银行给他货款,然后他给我煤票,我们拿着煤票找到焦炭厂要钱,对方说没有,只能给焦炭。再去找钢厂,钢厂厂长讲要钱没有,只能给钢材。我们要来了钢材,一部分用在自己的建筑工地上,一部分给了其它建筑队。这一转就全都活了。我叫它“五马倒六羊”,越倒越强。头两年我们易货3个亿,大规模的易货支持我们渡过了最困难的阶段。

  记者:噢,顺潮流而动快半拍。如此把握市场,就不难解释今年春节前夕,当人们从海南开炸烂尾楼悟出房地产再度升温的迹象时,卓达已于半年前进入三亚,规划的9大项目有的已经开工了。

  二问如何把握攻与守?

  记者:起家于河北,连续4年成为该省民营企业第一纳税大户后,2000年进入一线城市北京,之后又向北进军呼伦贝尔盟,向南挺进三亚。人们钦佩您的气魄和眼光。您是怎样在战略上把握攻与守的?

  杨卓舒:到了1997年,我们又建成了20万平方米的书香园小区,1998年改造河北省第二监狱,开发建设30万平方米中苑小区。面对日渐好转的经济形势,我开始思考,在经济不景气的5年内我们完成了第一平台的建设,一般来讲,应在第二平台休整一下。但是,如果再休整两年,那么,经济复苏的头两年就丧失了。如果启动期再用两年,等启动起来的时候,一个新的经济高潮即将过去。形势所逼,我们决定跨越第二平台,快速发展。

  第二个理由是,队伍提升的要求。在河北我们是第一纳税大户、全国优秀建设小区、全国文明企业先进单位,但我们毕竟是省队,我们要进北京去参加“全运会”。

  第三个理由是房地产的特性,石家庄不同于旅游城市三亚、呼盟,房地产消费半径有限,要做大,就必须走出来。

  记者:经过两年扩张,卓达已形成横跨全国的四大产业集团,面对偌长的经营战线,您怎么防御,怎么进攻?

  杨卓舒:随着全球一体化,跨国公司的网点已经遍布全球。一个企业的实力如何就是要看它能在多大范围内对资源进行整合,整合资源范围越大,生存能力越强。囿于一区一市很难产生现代化的大型企业。世界分工的细化也使得企业不可能走大而全,小而全的道路。就像鱼,以前从水下两米深吃到离水面两公分,尽管活动范围小,但已经够吃的了,细化分工后,有吃底层的,有吃中间的,有吃上面的。既然不能上下窜着吃,就必须横向扩大范围。企业就必须把自己的行业扩展到更大的空间。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上。面对面的管理,人盯人的管理显然不行。以制度管人,以德服人,那么就制大如制小,制远如制近。

  记者:企业不扩张,就要萎缩,扩张又有风险,而七八成的企业不是在萎缩过程中消亡的,而是在扩张过程中消亡的。但是为什么又要扩张?您是怎么看待自身扩张的?

  杨卓舒:之所以扩张,有的是迫于压力,不得已;也有的是被市场所诱惑。

  可以讲,许多企业在扩张中第一步迈得都是对的,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决策者这些基本思想是具备的。但这只是一部分,也是可怕的。之所以说是可怕的,就是能看到的未必有能力获得。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企业。企业和人一样,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而是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要明白,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是自己不能干的,即使是最伟大的人。办一件事需要十个条件,我已经有了五个,还需要五个,凭着已有的五个,我再创造三个,还差二个,再创造一个,还差一个,而这一个若不是必须有的,那么,这件事我就可以做了。卓达每一次扩张都是先掂量自己而后行的。

  三问如何把握土与洋?

  记者:国内企业这几年在火热地竞跑上市,而您却提出先搞好目标责任制。您说中国企业不能一步“洋”起来。您是如何看待和把握“土”与“洋”的?

  杨卓舒:股份制、上市是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把握,有个火候问题。许多企业吃了大亏就在于没有经过“土”的阶段,一步就“洋”起来了,结果一塌糊涂。

  应该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管理型战略和外部交易型战略两种手段都不可或缺。没有管理型战略的有效实施,交易型战略的运作就失去了条件和基础;反之,没有交易型战略的成功运用,管理型战略的渐进积累根本不足以让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

  记者:卓达集团的目标责任制就是建立在对两种战略的不同作用和自身条件综合分析基础上的吧?

  杨卓舒:对。经过八年创业,我们集团整体已经展开。北到呼盟南到三亚,中间北京和石家庄,项目已经成型。过去我们主要是以开发销售见长,重创意,抓住卖,内部管理相对弱一些。总体上存在很大差距。有人提出搞股份制,我说在目标责任制落实之前,股份制和期权根本不可能实行。有人说,目标责任制这个提法在当今是不是“土”了点,我说,那有什么关系!

  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务实的,理性的。这也是我们许多中国企业成长中必须经历的阶段。用几句话来概括———求真、务实,不盲目羡慕别人。想法可以无限大,目标可以无限远,但落到实处,必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没有缜密入微的局部,就没有波澜壮阔的全局。

  四问如何把握买与卖?

  记者:您曾说卓达集团做房地产把最核心的一部分抓在手里,那就是牢牢抓住了“卖”,而这正是国内许多企业愁肠百结之处。请问,怎么才能抓住“卖”?如何“卖”出去?

  杨卓舒:作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有用,对人一片赤诚。企业也是这样,企业制造出的产品实际上是人格的物化,劣等产品就是低劣人格的物化,高品质的产品就是高尚人格的物化。一个企业“卖”的实际上是人。怎样才能将自己“卖”出去呢?首先应该让别人喜欢,这还要凭自己的德行,你能“卖”遍天下,就能挣天下人的钱;怎么才能“卖”遍天下?要无微不至地为天下人着想,生产出社会所急需的产品,不用说,有人就会把订单给你送来。

  记者:听说卓达在石家庄开发的房地产,常常是主体未竣工,而销售却进入尾声。请您具体谈谈是怎么把握“买”与“卖”的?

  杨卓舒:其实原因就一点,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作为扩大市场的突破点。在经营房子的同时,还经营远远高于房子本身的几样东西,我们称之为“九买九卖”。一是买质量,就是买放心、买安全。二是买配套,就是买省心、买方便、买舒适。三是买低收费,也就是买回报,买高标准的生活,低标准的负担。四是买服务,就是买公道,买平等交换劳动,买心理平衡。五是买环境,就是买生活质量。六是买品位,就是买芳邻。七是买商业机会,就是买发展。八是买升值潜力,也就是买未来。九是买低价格。以上住户的“九买”,也正是我们坚持的“九卖”。

  记者:在《九买九卖》的基础上,今年您又针对三亚房地产发表了《新九买九卖》?

  杨卓舒:对。在三亚,我们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确立了九大项目———卓达精品高尚社区、兰花温泉度假村、卓达国际会议中心、卓达院士专家园、卓达三亚旅游学院、卓达世界文化雕塑园、卓达中国热带植物园、福如东海旅游度假区、南中国文学馆。其中,卓达高尚精品住宅小区已向社会公开发售。在三亚房地产处于回潮的时候,卓达集团再次站在一个建房者、购房者的角度,提出了在三亚购房置业者必须坚持的九买———

  一买长寿,多买20年寿命。在三亚,七八十岁的老者上树砍椰子,下海捕鱼,并不稀奇,百岁老人并不少见。二买健康。三亚是天然的“大氧吧”,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是北京的8倍,在中国居第一位,世界第二。三买环境,就是买生存质量。沙滩、蓝天、碧海、椰林、白浪,形成了三亚极具特色的宜人环境;四买配套,就是买省心、买舒适。集团九大项目,相得益彰,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九大功能成龙配套。五买服务。卓达福利和半福利物业,已经成为小区物业服务的一个宝贵品牌。六买升值潜力,就是买未来。七买发展机会,就是买一生的事业。卓达院士专家园,荟萃科学界精英,营造国际科学家俱乐部,住在卓达第一精品社区住户可以得到很多发展机会。八买文化。各路社会精英荟萃,得此芳邻,不亦乐乎?九买几代人的福荫。三亚资源极其丰富,其商业潜力不可限量。

  五问如何把握责与利?

  记者:在房地产经营中,利润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使集团完成了原始积累,成长壮大。您常说是责任,无处不在的责任让卓达才有今天。责任与利益的关系怎样把握?

  杨卓舒:其实人生的失败就是放弃责任。正因为我们坚守责任,才找到了机会。卓达与其说是追求利润,不如说是追求责任,与其说是出售商品,不如说是出售道德。

  创业初期,在最困难的时候,我对员工讲,如果白天去工地干了一天,晚上在路边卖唱能挣来钱,我一定去卖唱。在最困难的时候以及现在,我还一直想,如果因为我们交工晚,因为质量不行耽误了用户,我承担责任。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天天处于崩溃的边缘,易货能解决很大的困难,但毕竟也需要大量的现金。正是守望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德行,才没有造成那种要住不能住,要卖不能卖的烂尾工程。正因为我们坚守着责任,周围一些房地产公司纷纷退下去了,我们又买下了大批廉价的土地。后来房地产开始升值了,国家产业调整了,我们创造了当年建20万平方米当年卖光的纪录。由于我们坚守这种责任,“上帝”真诚地回报了我们。

  记者:是不是可以说正是因为你们原有的信誉积累,人格积累,才有后来几年企业的高速发展?

  杨卓舒:是的。1997年,我们开始步入普通民居建设。凭着当年我们所赢得的社会信誉,我们所锻炼的队伍和财富的积累,我们具备了竞争开发的能力。河北省第二监狱在石家庄曾经处于荒郊野外,到1997年却成了市中心,所以历任领导都希望改造这个地方,有不下200家房地产公司竞争这个项目,只有我们成功了。我们首先拿下了第一批300多亩地。这其中除了我们拥有大量的固定资本外,原有的信誉积累、人格积累帮了大忙。

  六问如何把握德与业?

  记者:1998年集团把“追求卓越、德达天下”,作为企业精神明确提出来。这在中国企业是前卫的。请问,您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杨卓舒:1998年,卓达成功开发、建设了几个各类房地产项目,平均每年开发建设达20余万平方米。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是由于我们守望住了一种德行,一种社会责任,使周围许多人受益,我们自己也壮大起来,这是卓达“德达天下”的第一阶段。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把它从理论上明晰起来。“追求卓越、德达天下”是卓达的奋斗目标,更是精神标识。

  记者:这是出于高尚,还是对自身利益的关怀?

  杨卓舒:我觉得更多的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怀。也就是你想对自己好,就先对别人好;你关怀自己,首先关怀别人;对自己负责任,先对别人负责任;你想过得舒服,先让别人舒服;你想幸福,先让别人幸福。让别人愉快,让别人发达,让别人挣钱,让别人得到好处,于是好处自然就有你一份。如果说卓达有点成功,那么“倒行逆施,无中生有”,大规模易货,艰苦奋斗,不舍昼夜等起了重要作用,但都不是绝对的,绝对的是我们的“德行”。

  记者:这是您最公开的成功秘诀吗?

  杨卓舒:是。真正的秘诀都是公开的,最秘密的秘诀也是最公开的,这是最公道、最平等的。你想要立刻就有,你不想要,告诉你也白搭。盖房子就像给父母盖,这只是半个秘诀;另半个秘诀是要像给自己盖一样。于是你就千方百计地节省材料,保证质量,加快速度,精益求精,就有了信誉;有了信誉,人家就会多给你活干,于是就挣了钱,盘子就会越来越大,你不就由公司而集团而到大产业了吗?你再有关系也都是暂时的,谁也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我讲给别人,我也正是用这些教化我自己和我的员工,这就是我们活着、卓达存在的全部秘诀。有一天我们做不到这一条了,我们就散摊子,不散也得散;如果我们坚持这一条,我们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您觉得“追求卓越,德达天下”,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杨卓舒:“追求卓越”就是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更快、更强,这与奥运精神在一定意义上是一致的;“德达天下”就是对社会承担一种责任,关怀社会,为社会操心。“追求卓越,德达天下”的企业理念,就是将企业放在世界级的竞争中,引导企业逐步由市场经济向道德经济和人格经济层面提升。

  七问如何把握实与虚?

  记者:卓达从小有资本就开始办教育,直到办大学,8年来,文化教育总与主产业形影相随。请问您是如何把务实与务虚结合起来的?

  杨卓舒:中国企业现在普遍缺少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不是一般的管理,也不完全是体制问题。中国的部分企业缺的是“德”。“德”可以解释为一种文化,缺的就是文化。举手之劳就可以把产品处理得更加精致一些,造得更好一点,但是他绝不这样做。而且一旦有了市场,就立刻坑消费者。你说这是缺钱吗,是缺技术吗?缺的是“德”。我们企业的务虚,就是要把“德”内化为一种文化,内化成绝无技巧的“人性”,内化成发自内心的宗教情怀。把“德”作为一种美、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需要。我们所以尽微薄之力办教育,是深感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心灵鸡汤”。没有这种“鸡汤”的滋养,久而久之人必然变得贫乏,贫乏之人事业必然垮台,而这种滋养必须从学生时代开始。人到一定境界,创造力、灵感是触类旁通的,所以哲学和文化给予的是一种激情、一种创造力、一种方法,这是高于一般技术的东西。

  记者:去年在北京创办卓达大学,今年又在三亚创办了卓达旅游学院,您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杨卓舒:中华民族的振兴需要大批创新人才!世界步入新经济时代,上什么样的学,读什么样的书,办什么样的大学,这是我多年来一直思索的。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有着名牌大学的文凭却在为就业疲于奔命,有人甚至抛弃了苦学多年的专业,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这是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仅仅为了生存而活着,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社会”是卓达大学全部的办学思想、办学宗旨。

  应当承认,我没办过学,但是我是一个消费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就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

  办学的目的不是为公司积累多大的财富,而是为了完成一种人生的表达。一个大学不足以改变什么,只要去努力,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记者:您的大学特别强调哲学,在人文科学相对走低的情况下,您为什么又来了一次“倒行逆施”?

  杨卓舒:中国企业、中华民族需要能力型人才!全世界有一万个行业,更高层次的是哲学。哲学使隔行变得不隔理,使人达到一个新的层面、新的境界。哲学让人更准确地把握世界,哲学可以调节人的心境、提升人的品位、人的修养、人的价值取向。

  哲学可以完成一个人由知识向能力的转换。生命存在的形式是蛋白质,鱼是高蛋白,吃了一条鱼能长出肌肉吗?身上哪块肌肉是鱼?这如同一个人的知识向能力转换一样,需要转化。要想完成转化,离开哲学、离开方法论、离开对社会的普遍认识和把握也是不可能的。哲学不能具体告诉你怎样去卖房子,也不能告诉你怎么开汽车,也不能告诉你怎样画图纸,但是哲学教你方法论、给你智慧、认知能力。有哲学头脑的人素质就高,适应的范围就广;没有哲学头脑的人,一旦离开灌输进来的那一点东西,就像鱼离开了水。

  八问如何看待才与财?

  记者:卓达发展到今天,您觉得是什么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杨卓舒:我们提出“三本论”,以德为本,以人为本,以法为本。其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我认为卓达能有今天,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有一支好队伍,正像很多人说的是一支玩命的队伍。这种向心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记者: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是,一具体到某个企业或部门,常常会出现“武大郎开店”现象,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卓舒:我们真的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共同利用公司条件,共同创造财富!“武大郎开店”现象是世界上所有企业都难以避免的通病。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在观念上提升自己,眼光向上,寻找更强的人。如果眼光向下,寻找比自己矮半截的,这样一路找下去,结局是毁灭自己。好比一个金矿,把开采权给了你,给你配了素质极差的队伍,你的力量不仅开不了矿,最终可能连自己也得埋进去。眼光向上寻找的结果,也许是老总有一天会由老大变成老二,最后变成老九,但老九开出来金矿也比开不出来强。当然,改变企业“武大郎开店”现象,更需利益的激励与分享。

  记者:在企业运作中,您是怎么把握才与财的关系的?

  杨卓舒:对于一个民族、一个企业来说,第一资源是人。思想才是真正的财富工厂。我时刻都在学习做一名学生,要求自己真正用求贤若渴的态度去尊重人才,平等地与他们合作。欢迎更多的人才加盟卓达事业。

  九问如何看待得与失?

  记者:听说您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生活极为简单,也有人说您在“蹂躏”自己,您怎么认为?

  杨卓舒: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就是掉,也掉不到我的嘴里,我们是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所有的事业都是千辛万苦经营来的,如果不能千万倍地付出,“上帝”随时会离你而去。全心全意地往好处做,还有好多缺陷;努力地追求卓越,也许才偶尔能卓越一下;如果不追求卓越,也许连一般都达不到。

  记者:您的员工是不是也这样“蹂躏”自己?

  杨卓舒:我经常同我们的员工讲:别人懒,我们勤劳一些;别人不厚道,我们忠厚一些;别人冷漠,我们热情一些;别人不怎样,我们好一些;别人无能,我们的能力强一些,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事情做成了。严格要求自己,关键是内因,只有勇于“蹂躏”自己,我们的年轻人才可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成长起来。

  记者:您秉持怎样的苦乐观?

  杨卓舒:我不是宗教徒,我也从没为自己祈祷过,但我无时不在为我们的民族祈祷。我只有拼命工作,赚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因自己的存在而使别人快乐幸福;因自己的付出而使别人免除不幸与苦痛;因自己的努力与牺牲而使一个群体得以进步;因自己的终生劳作而使社会财富增加。我在付出中得到快乐的体验。

  记者:几年来,您向社会公益事业捐助多达4000多万元,您是怎么看待得与失的?

  杨卓舒:几年来,卓达创造了以万人计的就业机会,创造了以亿元计的国家税收,创造了几十亿的社会财富,向社会捐助了几千万,这证明我们对国家、社会、他人还有点儿用,日子没白过。

  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社会,用爱心、善心、慈悲心关怀社会,关怀人,在真诚的付出中得到回报,这是卓达集团永不衰竭的动力之源。


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自写短信功能一流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