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座 仕而优则学新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 16:09 《中国经济周刊》 | ||||||||
★文/田玉秀 众所周知,“学而优则仕”。但很少人能准确理解“优”之真义,反而常常误解为“优秀”,以为是“学习好了就去当官”。而知道“仕而优则学”的人就更微乎其微了。殊不知,“仕而优则学”还在“学而优则仕”之先呢!
“仕而优则学”一语出自《论语》,其《子张第十九》中,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说:从政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去从政;优者,非“优秀、优异”也,是“有余力、时间”也。 这本来谈的是“从政”与“修学”、“为官”与“为学”的关系,应该说是很经典的圣言贤语。但知学而为官者众,晓政而修学者寡说明,后人我辈已经将“学”庸俗化到了什么地步。 如果说,因为后人的无知对先人的猜测,认为学习好了就去当官,或者学习好了才能当官,或者只有当官才能证明学习好,是可笑可怜的话,那么现如今,一些当上官的就去拿文凭,尤其是靠权力靠关系靠金钱混文凭,演绎了现代的“仕而优则学”,就是可恶可憎的了。 事实上,现代版的“仕而优则学”已经蔚然成风。更可怕的是,本来是官场的腐败,现在与教育和学术腐败到了一起,“权学交易”、“学钱交易”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笔者认识一个高学历政界熟人,凭着自己的“人脉”和“能量”,给他的官场朋友联系学校、导师,甚至不惜时间和精力,给朋友代写论文帮着发表,回报当然是让他的这位朋友用行政力量介绍资源,说到底,还是钱;而他的学界朋友,当然也少不了钱的回报,于是,互助互惠,互利多赢,皆大欢喜。 笔者也亲自参加过一个在职博士朋友的毕业典礼发现,同学几乎都是政界不大不小的官员和商界不大不小的老板,他们大多都为毕业学校和院系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于上课,半年还没有一次,至于论文,更有人捉刀,但毕业时是不能不来的,博士帽一戴,学位证一发,合影照一拍—一切OK,中国又多了一群“博士”。 据不久前新华社记者对天津的高校调查发现,“学权、学钱交易”有恃无恐,学历学位文凭管理极度混乱,突出表现在先进课程班,提前拿学位;假考试获取真文凭;借捐钱拨款变相贩卖文凭;博士点粗制滥造,更有甚者,为了拿到赞助费,导师竟然为学生代写毕业论文。 本来先儒圣贤主张的“学而仕”和“仕而学”,是要我们解决一个学与用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问题,对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极为重要,但好经却被念歪了。这除了往脸上涂粉制造“面子工程”外,还有什么用呢? 我们当然希望的是,汤显祖主张的“不读尽天下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那样的“做官求知论”,王安石“马上、厕上、枕上”、郑板桥“三根灯火五更天”;韩愈“手不停披于六艺之书,口不绝吟于百家之编”那样的“在职进修”精神,而不是今天有些为官者的“文凭学经”。 如果说,过去仕而优则“牌”,仕而优则“舞”,仕而优则“酒”,后来还出现了仕而优则“商”等等,现在已经发展到仕而优则“学”的更高层次了;而这个层次危害恐怕比前者还要大,因为它破坏的不仅仅是政风,还有学风;不仅破坏社会公平,而且影响未来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