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不堪承受之重 裁员难题及豪华车受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0日 11:24 《商务周刊》杂志 | |
裁员难题和豪华车战略受阻让毕睿德身处险境 □记者 龚伟同 56岁的大众汽车公司管理委员会主席毕睿德说过一句话:“在我们这一行,如果不愿承担风险,最好立刻辞职!”因冒险收购英国罗弗汽车而在5年前被赶出宝马公司的他,现在 决定再冒一次险。毕睿德在9月和大众强大的工会坐到了谈判桌前。他希望能获得工会允许,停止10.3万名工人的增薪,并修改僵硬的劳动规定,使大众能提高工厂效率。但知情人说,谈判非常艰难,而且很难预料未来会出现什么结果。劳方谈判代表已明确表示,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妥协,工会将发动罢工。 毕睿德决心已定。他说:“是否会和工会发生激烈斗争,我不知道。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如果要在6年内将工资成本降低30%,我们就必须从现在开始。”今年3月份,毕睿德公布一个计划,将大众削减成本的目标提高一倍,即2005年削减成本40亿欧元,措施可能包括裁员5000人。目前,大众在全球18个国家共有45家装配厂,员工33.6万人。据悉,该公司销售部主管比罗伯特.比希霍夫已被解职。这被视为裁员的先兆之一。 多年来,裁员一直是大众非常敏感而棘手的问题。毕睿德的前任曾试图通过 “第三条道路”——加大产量和共用平台——达到既能避免矛盾激化,又能降低成本的目的。毕睿德上任后,这条道路的弊端日益突出,已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大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今年7月份,德国的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了7%,大众新上牌的汽车数量(包括奥迪和西亚特)下降了14%。在群雄逐鹿的中国市场,大众的地位也并不牢固,有人甚至担心大众在中国有可能会步福特在美国的后尘。1920年,福特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为65%,1929年通用汽车超过福特,并将优势保持至今。另一方面,降价风潮开始侵蚀大众的盈利根基。该公司已将2004年的营业利润预期由原先的25亿欧元下调到19亿欧元。 裁员的困难与大众的股权结构有相当关系。该公司最大股东德国下萨克森州持有18.2%股份。由于裁员和关闭工厂会影响到当地的就业,所以该州政客尽管私下都认为有必要裁员,但不敢公开表示支持,这对大众降低成本掣肘很大。 毕睿德深知其害。今年4月,他宣布将与中东一些投资者共同出资收购德国一家车队管理公司。毕睿德有醉翁之意。大众希望通过向与阿联酋的阿布扎比酋长国政府有关系的一家投资基金出售股权,获得收购所需的资金。按设想,如果股权出售成功,那家基金将成为大众第三大乃至第二大股东,从而使大众管理层在决策上减少来自下萨克森州的牵制。 但是,大众还有更深层的问题。1990年代,为了重振大众,毕睿德的前任皮希大量开发车型,造成该公司在同一价格档次上的车型太多。后来,他又采取了不同车型共用平台的战略以降低成本,其结果却是造成品牌定位模糊及品牌之间相互竞争。皮希还把目光投向了豪华车市场。为了做大豪华车,他投入1.8亿欧元在德累斯顿建造了一座生产辉腾的现代化工厂。 在豪华车问题上,毕睿德左右为难。一方面,他意识到豪华车品牌与大众车品牌之间的鸿沟。他曾婉转地表示,奔驰或宝马等豪华车的车主不会从甲壳虫车制造公司购买豪华车。不过,要从豪华车市场退出也并不现实。最起码,他会遇到目前仍任大众监事会主席皮希的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