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经济思路该变变了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9日 14:23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顾一冰 若说“黄金周”期间外出的人不累,那是假话。车站、景区、店铺全都在“满负荷”运转,甚至公园里的动物也累得不行:由于人流观赏负担过重,“千年神龟”不幸“仙逝”,参加大巡游表演的老虎竟在众目睽睽下的观赏车上呼呼大睡,瞧它们给累的。(见10月8日《新闻晨报》) 数亿人次的“民族大移 动”,人满为患的商场与景区,热闹是热闹,可过了“黄金周”不少人却觉得怎么比上班还累,这个假休得“真苦”。觉得累的还有城市和景区的交通和旅游管理系统,数公里的道路能让车流蹒跚数小时,而景区只见“人群”不见风景,“你在看人群,人群在看你”。 “黄金周”的设计原本是为了调动消费需求、拉动内需。节假日前夕,政府部门紧急动员交通运输等各个系统加强准备,做好一副冲杀的架势,媒体也连篇累牍地报道吃、住、行的紧张状况,这种人为制造的“供给”紧张在客观上又对“需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但经济学中关于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却告诉我们:人在吃第三个面包同吃第一个面包时的感觉是不同的,如果一下子在嘴里塞满面包、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那感觉就更糟糕了。节后的商业、旅游业也许在盘点着“黄金周”日进斗金的“战绩”,但他们也要面对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抱怨,然后还要面对节后漫长的“淡季”。 “中央一声令下,全体开始休假”,你看,动物累了,人累了,社会也累了。长假虽然给商业、旅游业、餐饮业等行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却劳累政府和社会调动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确保交通和安全。同时,全民出行遭遇的是交通拥堵、人满为患,老百姓出游有时简直是受罪。这样的“黄金周”对经济、社会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对人而言,有可能会导致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多种问题,节后出现的“长假疲惫”就是明证。因此,在提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政府的“度假经济”思路该转变了,百姓的度假观念也该转变了,我们应该选择多元化的休闲方式,错开“一窝蜂”式的假期,让个性化休假、“带薪休假”等方式逐渐成为休假的常态。 对这种集中休假的方式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下一次长假,我们希望能不这么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