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蜜月之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 16:29 中国企业家 | |||||||||
中韩经贸关系正进入“蜜月期”,但忧虑也由此产生 文/本刊记者 杜 亮 如果可以把经济上联系紧密的国家比做“恋人”的话,那么中国和韩国现在正处在任何一个第三方国家不能企及的“热恋”状态。有一组数据为证:
2002年,韩国企业海外投资同比下降31.6%,但中国吸收的韩国投资却激增64%,达到9.5亿美元,一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2003年,再创14亿美元的新高,占韩国海外投资的比重更显著上升至39%。而到了2004年,韩企对华投资势头不减,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则出现了另一个戏剧性的变化:根据1至7月份的统计数字,韩国对华投资已达4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海外投资来源国—这是投资上的关系。在贸易关系上,根据截止到8月份的统计数字,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根据韩国统计,2003年两国贸易额570亿美元,韩国从中国取得顺差132亿美元,而韩国经济增长98.5%依赖出口。 中韩在经贸上的相互依赖正日益加深,而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韩国似乎对中国有更大的依赖性。正如有的韩国经济学家所言,“中国市场对于韩国的重要性无论如何估计都不过分。”韩国KBS电台最近的一项调查也证实了这种联系。调查显示,在经贸关系上应该重视的国家中,接近50%受访者把中国排在了第一位,比例最高。中国还没有做过类似的调查,但在普通民众层面,显然尚未具备视韩国为最重要经贸伙伴的心理基础。 关系近了,猜疑和忧虑也容易产生。愈走愈密的中韩经贸关系似乎正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敏感期—即使不把它和刚刚浮出水面的历史遗留问题挂钩。 “敏感”的源头也来自韩国国内。其原因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一是随着韩国制造企业海外投资特别是对中国投资大幅度的增加,韩国舆论担心本国出现产业“空洞化”,导致就业环境的恶化和经济的低迷;另一种担心是在韩企对华投资或者是中国企业收购韩国企业的过程中,发生韩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向中国企业转移的情况,使得韩国逐渐丧失对中国的竞争优势。 从历史上看,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技术转移成就了日本,80年代日本的技术转移成就了韩国,而随着90年代外资大举进入中国,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韩国舆论担心,目前对中国保持的技术优势,在五六年内就可能被中国全面赶超。 “韩国人现在对中国的感情是很矛盾的,既爱又怕。爱的是中国的市场,怕的是中国企业在紧追不舍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詹小洪说。 去年,中国蓝星竞购韩国双龙汽车,意在双龙的研发能力,这正是韩国人所担心的,于是舆论上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狼来了”的惊呼。而在近来传播的“韩国政府授意在华投资企业放缓投资步伐,防止技术外泄”的报道,似乎又成为韩国因中国而忧虑的又一例证。 “我认为中国远远没有韩国想像的那么强大和可怕。韩国最担忧的就是在技术方面,据说只领先中国几年,但是这些技术大部分都是合资企业里面的,实际上并没有掌握在中国人手上。那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尽管在合资企业中可能不处于控股地位,但是销售、开发、都被他们掌握着,这个技术是你中国的吗?但是人家要激发自己的忧患意识,所以就把这些东西看成是中国的。”詹表示。“所以中国更没必要沾沾自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