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瑞中驰两大民营财团总裁“短命”之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 14:38 《浙商》杂志 | |||||||||
《浙商》杂志相关报道:
3个多月之前,曾有人猜想:两个总裁谁更优秀,谁更适应温州,谁能把温州财团引向成功。显然,如今要解的“谜底”已不是这些了—— 本刊记者 徐王婴 两大财团成立时的风光与热闹场景仍记忆忧新,却闻高薪聘请的两位总裁先后离去。为什么? 中瑞财团聘请的总裁精通英文、俄文、日文三国语言,熟悉和了解国际贸易规则、有过上市公司高层管理经验。而中驰财团总裁,则来自于中国改革开放更前沿的阵地——深圳,有过多年大企业独立运作的成功经验。 两大财团,在股权结构上着明显的差异——“中瑞”是九大股东均分股权,因而曾经被评价为更具现代意识,更显示其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决心,但有一种说法这是典型的“大锅饭”,没人出来承担主要的风险。中驰财团是“长城”与“华通”各占25%股份,其余5家共占50%股份的级差制的股权结构,曾被认为更现实、更切合实际。但,不一样的股权结构,却是一样的结果,两个总裁都在“蜜月期”内撤离。 职业经理人与两大财团的老板,孰是孰非?这不是简单的是非题,也没有现成的评判标准,而且这种评判也没有意义。但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相信对关心中瑞、中驰两大财团的人们,以及正在作着相同尝试的民企,会有所帮助的。 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突破,是浙江民营企业家们能够开创今天基业的原因,也是他们超越自我,走向更加辉煌的不二法则。 产业“路径依赖”:难以逾越的“槛” “他们主要还是搞房地产。因为房地产比较直观,一进一出,投入与产出比较具像。做起来心里有底。对别的东西,资本运营等,虽然也曾想介入,但他们不感兴趣,原因是不懂。温州人不熟不做的习惯延续下来,自然地还是关心房地产。至于其他的什么理念经济、概念经济、智慧经济,这些东西,他们的感觉是虚无缥缈、无法把握。” 电话中,原中驰财团执行总裁王绍庭先生这样对记者说。 而中瑞财团的原始发端,据说是来自于一次地产沙龙。后来,取名为“财团”之后,对外宣称将建立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结合的一个大平台。但从中瑞财团当前所触及的项目来看,依然还是以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当然,客观上,他们的金融梦想受到了政策层面的影响。 “王振滔总结:每一家都是在本行业内最优秀的品牌企业、总部在温州,老总思想观念新,而且,都戴着‘红帽子’。他说的‘红帽子’是指老板们都是市、省政协或人大代表,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及政府关系。”这是有关媒体早先对中瑞的一段报道。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红帽子”企业家,擅长社会关系与政府关系,往往能够从中得到更好的资源配置,这客观上容易使得他们习惯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发展路径,而对陌生领域或者没有社会资源优势的领域心存疑虑或畏惧。 无论是中驰还是中瑞,要真正地实现产业的突破,游刃有余地整合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其路漫漫!
  [1]  [2]  [3]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