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不必为郎咸平事件的负效应担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 11:50 新京报

  9月23日《新京报》刊发《为郎咸平事件的负效应担忧》,作者认为,看到一些学者联名发表了“挺郎”声明、几名学者上书有关机构建议禁止管理层收购,因此对郎咸平事件的负效应感到担忧,担心这会将这场争论的方向从“如何实现程序公正的产权改革”引向“要不要产权改革”上。

  笔者认为,因此判断“郎咸平事件”会带来负效应,是“杞人之忧”。

  虽然郎咸平的一些文章的逻辑可能不够严密,但这并不影响他掀起这场“郎顾之争”带给民众关注改革公正问题的积极意义。矫枉必须过正,正是郎咸平的或许有些偏激但火药味十足、振聋发聩的文章,才以足够的力度吸引了媒体、学者、专家、研究机构、主管部门和公众关注这一问题。

  公平和效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理论界一直都在讨论的问题,而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公正问题,也是很多学者一直在呼吁的。秦晖在九十年代初一直呼吁注意改革过程中的社会公正问题,吴敬琏告诫中国改革要防止权力与资本结合成为权贵资本主义等。但是,他们的文章都没有郎咸平事件带来这么大的冲击力。

  这些年,在改革过程中,在法规完善程度不够、执法力度不够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内部控制人合谋,化公为私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但郎咸平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国有胜于民营”,完全否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之必要的观点,实在是值得商榷。因为“全民所有”的“国有”体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代理掌管者所有”的局面。“代理掌管者”同是具有私欲的“经济人”,在利益最大化的本能驱使下,一旦有机会、或监管不严,他们就有寻租谋私的可能。

  中国的改革经验已经证明,部分国企的低效和缺少竞争力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改革是惟一的、也是已被全社会认同的正确选择。虽然改革的结果在很多人看来也许不是最优,但比较而言,次优选择仍然是我们当前正确的选择,而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枝节上的问题也属正常。因此,担心国家会由于一些反对者的上书就可能会改变改革方向,是低估了改革潮流的巨大力量。一些经济学家上书国家领导人叫停国有企业产权的做法,虽然偏激,但政府和媒体允许不同的声音发出,让这些质疑国企改革的“经济学家”合法存在,正是体现了国家正走向宽容、健康、成熟。

  真理只会越辩越明。针对目前广泛推进的国企改制中的一些问题,掀起一场民众广泛参与的讨论,促进有关部门调整政策,敦促掌管改革过程的政府官员公开、透明、谨慎操作,从而弥补改革过程中的国资流失漏洞,笔者认为郎咸平的功莫大焉。

  □文刀(北京职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