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分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 11:00 深圳商报 | ||||||||
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产业转移 林凌教授在采访中指出,珠三角地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实际上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的反映,这是个必然现象。珠三角要想吸引高素质劳动力,必须要相应调整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政策,调整政策的结果自然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会进一步推动了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的转移。
在这种产业转移过程中,地缘优势是一大影响因素。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要转移,首先可能会转移到江西、湖南、广西等临近广东的地区,而四川、贵州等距离较远的地区可能难度会比较大。因为在这些地区虽然劳动力成本降低了,但企业同时要考虑到产业转移以后运输成本的上升。面对成本的问题,企业当然会进行相应的权衡比较。有些企业于是干脆选择了国外像越南等国家,这些国家同样也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然而作为内地政府来说,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产业转移实现的,这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所以应当创造相应的优惠条件来满足沿海企业的需求,打造有吸引力的环境。 产业转移引发产业结构升级 另外,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同时,珠三角地区应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如何实现呢?有人认为,广东省长期以来都是发展加工贸易业为主,技术含量低,所以近十年来农民工仍然维持着低工资,也吸引不了高素质劳动力。这种现象的确是存在的。据我了解,广东省的出口80%是加工贸易,全国的出口大概是50%左右。对加工贸易业国内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对其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我国的出口产品虽然量大,可是附加价值低,这是个现实。 但应该看到,加工贸易也是有不同高低层次的,像珠三角地区的“三来一补”只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而像我国一些飞机制造企业为波音、空中客车等大公司生产机头,机尾等也是加工贸易,再如IBM、DELL的笔记本电脑也都是我国生产,这些应该属于高级的加工贸易业。在我国技术能力还很难大幅度推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下,搞加工贸易是不可避免的环节。我们正是在做加工贸易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并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来努力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对珠三角地区来说,低端的加工贸易正在向外转移,高端的加工贸易也在逐步进入。当然从现在发展的状况看,长三角的高端加工贸易业比珠三角更强,这对珠三角来说是个挑战。 “三来一补”迈向高层次加工贸易 因此,这就对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我们珠三角面临的劳动力短缺实际上是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珠三角的产业从过去的“三来一补”向高层次,向自主知识产权的方向去发展。低端的产业可以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种产业的转移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沿海的转移一样,是一种梯度转移。美国、日本的产业结构是较高的层次,亚洲四小龙要低一个层次,而我国沿海又更低了一个层次。 当亚洲四小龙将它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它们就也就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升级。珠三角现在的产业升级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到内地,那么对珠三角来说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应变成了量减少的同时质的要求提高。 深圳:在原有产业优势基础上实现升级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珠三角在发展初期没有“三来一补”,要实现工业化是不可能的。目前珠三角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垂直分工依然显著,包括IT业,汽车等技术含量高的产业,我国仍然处在低端。珠三角现在提出要适度重型化,这又将是产业结构一次的改变,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面临着新的改变。但我认为应该在自身的原有优势上的完成产业的升级。比如深圳如果要搞汽车工业,如果只是单发展汽车制造,并没有基础,也就没有太大优势。电子信息产业是深圳的优势,目前已成为全球产业链条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优势就需要我们继续保持,并在此基础上适度重型化。在我看来,深圳具备发展汽车电子的良好条件,而且汽车电子的附加价值比较高,发展前景广阔。这应该是我们进行产业升级的主要思路。(深圳商报记者 杨柏 袁磊 实习生 牟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