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年龄调整 政府这一举措究竟让谁得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 10:10 南方都市报 | |||||||||
作者:高昱 前不久,国内各媒体报道了政府考虑推迟退休年龄的消息。不管是“人力资源浪费”,还是“对劳动者鼓励不足”,都算不上调整退休年龄这一公共政策有说服力的理由。事实上,凡有社会经验者从最简单的逻辑就能推断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中为数最多的国有企业职工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希望早点退休,最希望延长退休年龄的是习惯并依赖自己职务获取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目前还受该项退休年龄制度影响的主要是三类人:政府公务人员、事业单位员工和国有企业职工。除了少数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之外,绝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已经或正在经历改制和“减员增效”,除了下岗之外,一个普遍操作形式就是提前退休。如果他们推迟退休年龄,不仅自己要缴纳更多的养老金,更意味着享受福利的时间缩短了。一方面打破终身雇佣制的“铁饭碗”,企业有自主解雇职工的权力,45岁左右的员工很容易下岗或内退,一方面又延长退休年龄,到60岁之后才能领取退休金,对这些曾经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国有资产的普通人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 相反,政府官员和由公共财政养活的事业单位员工却可能从中获利。由于手捧“金饭碗”,他们不用担心下岗失业,那么饭碗自然越牢固越好,时间越久越好。对他们来说,在位和退休的差别几近霄壤:只要在位,职务消费、灰色收入应有尽有,而只要退休的文件一下来,过眼云烟,人走茶凉,这其中的落差自不待言。 目前,中国现收现付式的社会保障体制——即用今天的工人所缴纳的保险金来支付今天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确实出现了巨大的缺口,据官方公布的数字,现在每年的养老金缺口有1000亿元,而每推迟退休一年,据说全国养老统筹基金就可增收40亿元。虽然依旧无济于事,但这或许已经是推迟退休最能拿得上桌面的理由了,但早在去年两会期间,吴敬琏和林毅夫就联合提出,在中央政府向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划拨国有资产之前,应首先切出足够的国有资产(包括国家在国有控股公司中的股东权益)过户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用以偿还国家对国有企业老职工的社会保障隐性负债。如果按照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中,不被解雇权就相当于产权”的观点,由产权变成债权,划拨国有资产归还国家对老职工社会保障基金欠账,已经算是退而求其次了,但就这样的一个建议,迄今没有“福泽天下”,相反一边是国有资产大量被攫取,一边是养老金越欠越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