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异化的捐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 09:37 南方日报 | |
作者:洪巧俊 月饼过去只是普普通通的小食品,如今的内涵却早已被衍变和异化。原以为这种“异化”只是相对于大人而言,没想到也渗透到了孩子们当中。9月22日《南方都市报》有一篇《小学生月饼敬老闹攀比》的新闻,说的是增城新塘某小学号召学生捐月饼、水果,由学校统一组织转送当地老人,结果,一位学生竟然要父亲买10盒月饼和5公斤水果给他带回学校 ,否则将罢学。这么做的理由是同学捐了很多,自己少了就丢面子,会被老师认为思想不高尚。捐赠本是一种基于爱心之上的无私奉献,孩子们却以捐赠数量来论英雄,谁捐赠得多谁的品质就高尚,这种捐赠的“味”变了,也使爱心蒙上了一层灰尘。捐赠一旦形成攀比也就被异化了,攀比式的捐赠多少赋予了功利色彩,偏离了捐赠的初衷和方向。而被金钱、攀比异化的教育能让涉世未深的小学生们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能让他们学会保持理想而不是追名逐利? 就学校而言,号召孩子们捐赠,首先应考虑孩子还是个纯粹的消费者,必须有个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礼到心到”、“礼轻情义重”,强调象征性。依笔者之见,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们帮助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孩子尊敬老人的观念。小学是孩子道德认识发展时期,学校不应该以捐赠多少来作为评价学生品质的尺码,这样会混淆孩子判断是非的标准。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往往就是这样的小事情一旦没有引导好,就可能造成孩子们产生连带性的攀比。 《城市晚报》曾报道了一位小学生过12岁生日,一顿生日宴吃掉了2200元钱,当她打电话叫老爹买单时说了句话,“今年的生日过得最有面子”。可见攀比之风在孩子们头脑当中占相当大的位置。孩子被攀比“异化”的心理,也成了商家的商机,他们早已在孩子身上动脑筋,打主意,一个个赚得瓢满盆满。比如今年暑期各大旅行社最红火的“学生游”,成了孩子们相互炫耀的“攀比游”,你去张家界,我去九寨沟;你去香港游,我去“新马泰”。“再穷不能穷孩子”,这句常挂在嘴上的话,如今却有了新注解。家长们让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初衷,已经变为“经济实力”的攀比。 从大人们的天价月饼到小学生月饼敬老闹攀比,月饼是愈来愈没有“章法”,月饼成月“病”,衍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消费上还没有形成十分明确的概念,他们往往只追求一种风潮,这就需要学校时时加以教化,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须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正是通过这样一些具体细微的事情确立起来的。一位著名作家说过:“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了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所以说,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懂得,尊老爱老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