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退休与道德赤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0日 15:38 《环球》杂志 | |
郭松民 198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M.布坎南在他创立的公共选择理论中,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诠释了政府行为:担任政府公职的都是些有理性的、自私的人,其行为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公职担任者在其任期内面临的各种诱因而得到理解。 布坎南指出,国家不是神的造物,它并没有无所不知和正确无误的天赋。因为国家仍是一种人类的组织,在这里做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差别,既不更好,也不更坏。由此出发,布坎南得出结论:当政府中有权作出决定的人面临诱惑必须在若干取舍面前进行选择时,他们将更愿意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更多好处的方法。 最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考虑延长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以减轻“白色浪潮”对社会养老的压力。这一“创意”在客观上为“公共选择理论”提供了一个颇为典型的案例。 推迟退休,台面上的理由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养老金出现了缺口。依照有关官员的计算,现在每年的养老金缺口有1000亿元,每推迟退休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就可增收40亿元。这个理由看起来无懈可击,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养老金不足,国家可以通过开辟新税源以及其他方式筹措资金来弥补,为什么一定要用推迟退休的方式来解决呢?答案就要从这个方案的受益者当中去找了。 担任各级、各类领导职务,手握实权的官员们,应该是这个尚未出台的政策的最大受益者,这一点可以从“59岁”居然能够成为一个“现象”就可以看出概略。对“领导”来说,“在位”和“退休”的差别几近霄壤:只要“在位”,大量的“职务消费”,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收入”,发号施令时的快感以及被下级和有求于自己的人众星捧月似的包围着时的眩晕感,都能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而只要退休的文件一下来,这一切都会像过眼云烟一般统统消失。这其中的落差,除非亲身经历,别人是很难体会的。 更糟糕的,在中国做官做久了的人,往往除了做官就别无长技。恰如一个装月饼的盒子,无论怎样镶金嵌玉,但除了装月饼,并无他用。退休之后,人走茶凉加百无聊赖,这种景况,用“凄凉”两个字都很难形容。所以在这个群体中,自发的推迟退休活动早就开始了:笨拙一点的改档案,做假证明;聪明一点的则预设后路,摇身一变就成了“董事长”、“CEO”。 除了“领导”,普通公务员和其他由国家财政保底的事业单位职员等,大部分也都应该是支持推迟退休政策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退休前的工资和福利都优于退休后,很多部门也有“职务消费”和“灰色收入”,一旦退休,就意味着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的下降。 推迟退休,意味着要缴纳更多的养老金,而享受养老福利的时间却被缩短了,按理说所有有资格享受退休养老金的人都应该反对,但如前所述,“官员”和“准官员”们不会反对,反对的主要是那些“蓝领工人”、下岗工人以及那些急于就业的人。 对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工人”来说,推迟退休的效果倒是符合这项政策的本意,即更多的付出和更少的福利。以中国工人的吃苦耐劳来说,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在许多地方,在职人员经常被老板以各种各样的原因拖欠和扣发工资,而且还很难找到救济的渠道。不过只要一退休,退休金就可以到社保局去领,而这一块是被中央上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要求必须保证的。对他们来说,退休意味着更加有保证的的收入,他们当然反对推迟退休。 对下岗工人来说,推迟退休意味着领取退休金的时间向后推迟,但生命却不会随之顺延,这意味着他们有限的财产又被人无情地割去了一块,简直是雪上加霜。对于那些急于就业的人来说,推迟退休意味着就业机会大大减少了。这些人有多少呢?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发布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目前尚有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有1100万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 社会保障制度其实是政府对人民的一种承诺。而推迟退休,和当年为了“减员增效”而鼓励“买断工龄”一样,都是政府为了解决自己的难题而让民众付出代价。这一举措无疑会增加政府的“道德赤字”,从政治上来看是很不明智的,绝不可取。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养老金的缺口问题呢?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不妨效仿瑞典等国家,通过高税收来进行高度的收入转移,筹措养老统筹基金。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