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是法律特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 11:38 南方日报 | |
作者:周虎城
任何涉及大学和大学生的新闻总能够吸引相当数量的眼球。我的一个见解是,大学承载着支撑民族文明前进的文化塑造的任务,大学教育直接关系到后世在历史变更中的 兴衰成败。大学也因此显得和一般社会部门有所不同,它是现代文明的象牙塔,需要独立、自由、多元的办校氛围,这注定了大学的“特区”倾向,这也是现代大学教育之父洪堡特先生教育思想的题中之义。翻看最近几年的新闻可以发现,学子状告母校的情形屡见不鲜,且其依据大多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与法律不符甚至冲突。在我国实际法律操作中,如不涉及刑事犯罪,教育纠纷往往在教育行政部门内部处理,不被纳入法律运行范畴。这种司法惯性也常成为学校面对诉讼时的挡箭牌,学校大有法律特区之意。最新鲜的例子就是:成都一对大学生情侣在教室里接吻,被学校监控人员发现并录制下来,学校因此定义为非法性行为,并依据《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作出处罚,两人被勒令退学。然而专家们却纷纷给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教室接吻属道德伦理问题,可以谴责、规范,而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名誉权、隐私权、教育权。 单纯从法律的角度而言,这是个很简单的案例,该高校的侵权几乎已无可辩驳。现在的问题是,大学的特区倾向究竟能不能使其规避法律范畴?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逾越宪法和法律的权力,既然如此,大学也不能例外。尤其在现代法治国家的建设背景下,大学更应当成为社会中遵循法治精神的模范,而不是要在法律文明体系之外构造“独立王国”。 但是,大学又是如此不同,它不只要认识和适应现实,而且要给予人们把握和改变现实的力量。如果社会尚未形成符合现代文明精神的法律体系,譬如尚存落后于现实的法律,以及与现代文明价值背离的恶法之时,大学该当如何居之?从此层面来看,悖论出现了:一方面要求大学遵循社会法律规范,一方面又要求大学具有前瞻性、超越性,也就是不那么循规蹈矩。但是这个悖论毕竟只是表面性的,再往下追究,可以发现其前提其实具有一致性:符合现代文明的趋势。而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现代大学本身具有宽容性,它可以容纳传统老夫子,也能包涵奇人异士的某些不那么匹配主流观的习惯,这实际上也是对学术自由的保障。结论出来了:归根结底,大学可以是文化特区,包括法律文化的特区,但绝不应是规避现代法律的行为特区。 成都这所高校开除接吻的学生情侣为什么要被公众责备呢?我的意见是该高校错误地理解了其使命,并背离了文明的原意。学校的初衷可能是为了维护制度的威严以及道德的理想高度,不过,在社会对成年男女交往较为宽容的今天,对大学生同时也是成年人处以学生生涯最高刑罚——勒令退学本身就是与现代文明所倡导的人性、平等、自由等精神背道而驰,何况,其对非法性行为的界定已脱离了法律范畴。 当然,责备该高校不是说就默许大学生有随处接吻的权利。大学的文化特区是就文化思想以及依附于其上的一定程度的个性行为而言的,决不是绝对的自由王国。大学首先是学校,先天具有学校的属性,讲究纪律。因而大学生也必须遵循现代文明规范,维护个人权利没有错,但也应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要试图超越法律而享有特权。就成都的这对大学生情侣而言,他们在道德层面可能理亏,但与现行法律却无所冲突。所以“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道德层面的东西就以道德褒贬之,何必以勒令退学处罚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