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蟑螂最好找“戴面具的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6日 09:49 南方都市报 | ||||||||||
作者: 小七
本地一家媒体报道,为了消灭蟑螂、老鼠,广州市海珠区开出了“收购”价:蟑螂每公斤200元,老鼠每只3元。告示一贴,据说连三岁小孩也天天嚷着要抓“小强”。从
也就是说,那几天,如果你在海珠区的地面上发现蟑螂的身影,及时地一脚踩上去——等于踩住了一枚一元的硬币。可惜,收购活动已经结束,而以后是否会继续,是否还会维持如此高的收购价,据说,要等“总结经验”之后再定。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似乎有必要暂停大规模的家庭灭虫工作,夜里走过厨房的时候,也最好小心一点,以免白白踩坏了值钱的东西。 平时过分注意卫生,以至于拿不出蟑螂、老鼠的人家,看着邻居献了害虫,也不必太自责:也许那些蟑螂,是在自己家里度过了童年之后,才移居到别人家里去的。这样一想,我们就有理由乐观地认为,也许自己还是为爱国卫生运动作出了一点贡献的。 英国作家格雷厄姆的童话故事《鼠的遐想》,一开头就是一只鼹鼠在家里做春季大扫除,干到腰酸背疼的时候,突然感觉春天正在苏醒,春天的气息飘荡在四周,于是把刷子一扔,大声叫道:“去它的春季大清扫,让它见鬼去吧!”然后就冲出了家门。 可见,不但是人类,连在清扫之列的鼠类,也是不愿意做清扫工作的,所以平时环境有点脏乱,大家是不应太过苛求的。要搞好大扫除,我们和鼹鼠一样,除了靠一次性、季节性的大扫除,大概是没有其他办法可想的。而且有关部门到底还是干起来了,虽然这多多少少是因为秋天来了,有一种果子的气息飘荡在四周,但毕竟并没有让大扫除“见鬼去吧”。 此外,据说海珠区城乡结合部的化粪池、下水道,成了“此次战争取得累累硕果的主战场”:戴着面具的消杀人员拿着轰隆隆的消杀机往下水道一轰,藏匿在下水道中的蟑螂纷纷拼命往外逃。过了一会儿,花基、路面、水渠等处就横七竖八地“躺”满了死去的蟑螂。 “戴着面具的消杀人员”,应该是卫生部门的人吧,否则,把他们手里的“累累硕果”收购下来,海珠区政府大概要支付不小的一笔。那种神奇的“消杀机”,看来是某种异常昂贵的高新武器,不到关键时刻,不到敌人猖獗到异常的程度,是绝对舍不得派上战场的。 告示一贴,三岁小孩也嚷着要抓蟑螂,自然是上下一心的标志;不过,杀虫子,最好还是依靠那些“戴面具的人”,而不是三岁小孩子。再爱国,再嚷嚷,小孩子还是远离灭虫药物的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