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倚海洋战略 破解能源困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5日 11:47 新快报 | |||||||||
在我看来,不论在中国发展初期如何走火电之路,发展到现在又如何强调走核电之路,最终的出路还必须整合到海洋上来。只有海洋战略才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长远战略。 这一周的海洋新闻大都是台风新闻,9月7日大西洋的“弗朗西斯”飓风横扫美国东南部沿海后,太平洋的“桑达”台风也把日本的北海道搞了个人仰马翻。还未等人们清醒过来,“海马”就到了,这次是冲着中国海岸来的,台湾挡第一波,大陆的福建浙江省挡第二
广州市的分片停电,让百姓着实感受了一番能源危机的滋味,从而为国防科工委公布的核能发展“远景规划”提供了“可读性”背景。该规划预言,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600万千瓦,要建成27个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这意味着今后15年每年有两到三台核电机组开工建设,相当于一到两个大亚湾核电站。 中国的核电到2001年,其发电量只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4%,即不超过200万千瓦。而发达国家平均达到16%。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核电能源发展空间无疑是很大的。有关媒体引用专家的观点认为,发展核电也的确是实现中国能源多样化的现实选择。 然而,有点阅历广度的人似乎还在思考另外一些问题。中国的能源战略的多样化是否就是发展核能?在我看来,不论在中国发展初期如何走火电之路,发展到现在又如何强调走核电之路,最终的出路还必须整合到海洋上来。只有海洋战略才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长远战略。 首先中国的能源危机不是中国局部的,而是世界性的。美国为什么打伊拉克?当今世界,如果发生国与国、国与地区之间的战争的话,那一定是能源和资源的争夺战。 其次中国的能源危机也不只是缺煤缺电,更大缺额的是石油。而就世界可探明的储量而言,海洋石油仍占了世界石油总量的一半以上,即使是中东地区这些在沙漠里的石油,也得靠海上力量得到。前不久能源部门为解“马六甲困局”而透露“克拉地峡”方案和“中缅输油管线”方案,也就是如何安全地得到中东石油的方案。 再次,海洋能源也不只是石油这些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现代科技已经证明并逐步进入产业化的有海洋波浪能、潮汐能、海洋风能、盐能,还有海洋生物能等等,有些发达国家已建大规模的波浪能、潮汐能发电站,海洋风能在我国也开始了。这些能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清洁能源。一次投入永久受益。从安全系数来说,海洋能的利用较接近自然生态,比较分散,不会形成集中的高价值的攻击目标,在战争环境下,不会被首选攻击。而我们今天颇受青睐的石油天然气能、核能,由于市场的牵引,都越来越向发达的沿海地区集中,越来越往人多的地方集中,也都是高价值的攻击目标,没有强大的海上防卫力量,到时候就会出现重大的国家利益问题。 就如同我们曾经为煤电的过量发展担心资源与环境一样,我们也要为核电的过量发展和过集中发展捏一把汗。而发展海上力量,开发海洋能源,外可以解危局,内可以保平安。能源专家的目光是否还可放远一点呢? 徐海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