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评:推迟职工退休年龄别光打民间主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5日 07:36 中国青年报 | |||||||||
鲁宁 这两天,“政府正在考虑推迟职工退休年龄”的说法成为焦点。果如是,那些“累”了大半辈子、正眼巴巴盼着按法定年龄退休的工人群体,可能成为直接的利益受损群体。
若置于更宏观的层面讨论,直接的利益受损群体还有两个:企业和等待就业与再就业的群体。 首先,企业作为市场利益群体,用工成本会普遍上升。“上升”包含三个意思:第一,众企业直接用工成本上升,因为绝大多数企业里,底薪与员工的工龄挂钩;第二,企业和员工共同依法缴纳的“四金”年限被人为延长,企业和员工双双新增一大笔“额外支出”;第三,企业收益与用工成本的增加呈“负相关”关系———老年员工的劳动效率与产出效益,通常不及青壮年员工。 再说等待就业与再就业的群体。在全社会年度可供劳动岗位是个“常数”的约束下,推迟退休年龄,意味着企业自然减员的空间被相对压缩。而现状恰恰是,“自然减员”这一块被包括在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这个统计盘子里。 带“利益符号”的某些专家们正在“教育”公众,列举推迟退休好处多多。其中最好的一条,就是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照这个静态的算法,若退休年龄推迟5年,基金岂不可以增收200亿元?问题是,依官方说法,现在每年的养老金缺口有700亿元,就算“新增”200亿元,依然堵不住那个窟窿。 “白色浪潮”是个事,但于国内现阶段的养老金缺口而言,“白色浪潮”还不是主要的事。 我主张,养老金缺口之主要部分,在当今中国的现实国情下,该由政府买单。其来源可分为三个主渠道:一,将“国退民进”中所置换的国资首先用来抵冲养老金历史欠账;二,余下的窟窿用财政资金填平。去年的缺口是700亿元,去年的财政收入是2.5万亿元,两相对照,缺口不过占到年度财政收入的3%。只要少搞些公款吃喝、少上些政绩工程,办法应该是有的;三,从现在起,把全国即期发生的依法该收缴的养老金都收起来,做到既还清旧账,又不欠新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