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香港立法会选举的示范价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 12:59 南方都市报 | ||||||||||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立法会选举在9月13日尘埃落定,60个议席花落数家。整个选举过程除了出现有票箱不足的操作瑕疵之外,候选人的竞选活动不温不火,选民的情绪积极理性,选举管理委员会的效率也不算差,确乎可以用成功予以肯定。而根据基本法规定,此届选举较之四年前,分区直选议席增加6个而达到30席(另功能团体选举的30个议席维持不变),亦是顺应民意稳健进步的兑现。不过近两年来,香港经历了基本法23条立法风波、特首与立法会双普选大讨论以及爱国爱港大辩论,政治氛围相对明显,种种政党团体划线站边,也令
而考察选举的具体过程能够发现,在一个允许自由行使选举权的空间里,虽然也许会有个别例外,但主流民意基本上能够合理规范候选各方的政见表达。所以在一系列大讨论中自许为香港争“民主”的“泛民主派”,也坦承促进香港需要时间与步骤,而在此次选举中赢得12席成为最大赢家的“民建联”,提出的竞选口号是“稳定为民主,和谐建未来”,对于双普选,其候选人也都提出了自己所支持的具体时机。显见对于香港来说,稳定与民主,并非不可兼得的鱼与熊掌,在基本法的框架下进行言论自由的表达与政治智慧的探索,无疑对于香港、对于整个中国的政治进程都有切近而深远的意义。 所以,以此次立法会选举为契机,种种在特殊境况下被放大了的港内政治歧见,完全有可能获得一个通过对话加强互信的空间。中央政府对此显然是乐见而期待甚至有所主动的——月前八一建军节,所有民主派立法会议员都获邀出席驻港部队阅兵典礼,就是一个相当强烈的信号。 其实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度下,不同的政见是正常且必要的现象;对于香港当前的政治架构而言,立法会中政见分歧的影响,又能被控制在相当有限的范围之内。在基本法的规定之下,香港立法会议员个人提出的议案、法案、修正案,必须分别由分区直选议员和功能界别议员各自投票表决,而代表工商界利益的功能界别议员,在强调稳定方面,目前同特区政府保持有相当的共识,因此立法会掣肘特区政府的动议几乎很难在这半壁江山中得到半数支持。这样局面下的几乎任何竞选结果,都难以触动香港特区行政主导的政治结构,显然完全能够避免突然间的政治脱节;但不同政见的候选团队充分竞夺30个分区直选议席,又能比较全面地传递出港内的民意取向,可为特区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决策提供思路与咨鉴。也正因为如此,此届香港立法会的选举,并非是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大对决,对于香港根据基本法规定必将实现特首与立法会普选的前景来说,这是机会难得的民主操练。 于是关注的重点倒不在各派的竞选表演上,而在于香港选民在此番操练中的表现:55.63%的总投票率,创造了香港选民政治参与的历史最高纪录,这无疑是极其值得香港市民骄傲的成绩。而更可堪激赏之处,则是香港选民在这次选举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高度理性与成熟的民主素养。一如香港“民主党”某一候选人曾经以为的,“一般来讲,投票率越高,对民主派,包括民主党,都有利”。不少观察人士也认为,“泛民主派”所提出的政见与口号,更能激发选民的情绪而获得他们的选票,但香港选民给出的结果显然并非如此——在增加了6个议席的分区直选中,“泛民主派”仅仅增获了一个席位,自陈失利。可见在香港这样经济生活发达的区域,“放”基本不再会导致“乱”,“民”已有能力为自己“做主”。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正在香港大学任教的著名学者龙应台给出高度评价:香港选民“外表冷、内里热”,理性而不失方向的表现,将可能成为最具建设性价值的民主示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