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干部“两圈”难走出反腐“怪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 12:06 中国经济时报 | ||||||||||
-高立学 今后,在干部的任职前考察中不仅是要到他所在单位了解情况,还要充分知晓他八小时之外的社交圈、生活圈(简称“两圈”),充分听取其街坊邻里的意见。这是浙江省委组织部近日制定出台的《关于推行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考察的意见》里的主要内容,以求对领导干部的生活和社交情况进行延伸考察而起到防范腐败的作用。(9月13日《现代金报》
反腐不如防腐,干部提升要先考察其在“两圈”内的表现,浙江这一做法的确别出心裁,防患于未然的良好初衷也值得肯定。然而,仔细考量现实及其操作方法,我总觉得这样做不切合实际,到头来恐怕要么收效甚微,要么干脆演变成一场作秀,最终还将在“边腐边升”的“怪圈”内打晃晃。似乎是在给我的担心提供佐证,据9月13日《南方都市报》载,今年8月份,湖北省老河口市对市直机关领导班子开展长达一个月的民主测评,结果9名干部被宣布“民意较差”而被免职或降职,但这场旨在民主的人事制度改革却在当地被人们质疑为一场政治作秀。人们质问:投票结果秘而不宣,人们所知道的只是最终谁上谁下,那么,在这样缺乏必要监督措施的改革中,民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表达和尊重?此外,“民意否决”还部分改变了谋官心切者跑官、要官的方向,由原来的向市里个别领导“跑官”,转而向下级工作人员“跑官”…… 我不能不对浙江的做法表示类似忧虑,先不说现在城市社区即干部生活圈内,邻里间往往老死不相往来,很难听取到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意见来,而其社交圈内又多为其亲朋好友,更不能奢望对方“大义灭亲”而陷其于不利。即使这些都成立,如何公正地去参考“两圈”意见也是个问题。首先,谁也无权将街坊邻里提供的意见公开,而这些意见既然不能公开,又怎能保证考察结果的真实性?——这本身就是一个“怪圈”。 其次,再傻的腐败分子也不会见人就告诉对方自己是个坏蛋,且不说中国百姓多数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法则,即便其身边人各个铁肩担道义,可事实上,除了过于张狂、招摇者外,多数腐败分子在现实生活中都是礼貌谦恭、温文儒雅。那么,仅凭此“貌相”而考察出的意见又有多少参考价值?还有一种情况不得不考虑,那就是如果干部因琐事与朋友或邻居发生矛盾,那么,来自对方的意见又将如何采信?如果将这些本对其任职无关紧要的事情当成“罪状”,从而影响一个好干部的升迁,岂不得不偿失? 再者,在老河口,“民意否决”迫使一些谋官心切者由原来的向市里个别领导“跑官”,转而向下级工作人员“跑官”,谁又能保证这样的情况不在浙江的“两圈”考察里再现?谋官者之所以谋官,正是看中了当官后的“利润”前景,而他既然敢在其上司那里或单位内部下本钱谋之,又怎会吝啬给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也塞些或许诺些好处?这些都将“解构”或稀释“两圈”考察的公正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