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中国经济周刊》2004 > 正文
 
企业间“不挖人”协议漠视劳工自由择业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 13:31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

  为抑制因一线技工人才频繁跳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苏州工业园内百余用工大户企业签订了互相“不挖人”的君子协议。当企业行为以强权的形式出现,技工人才的权利就会被漠视。作为企业经营者,当“技工荒”临头,就必须舍得为其“埋单”。

  ★文/罗冲

点点通个性天气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苏州工业园区入驻外商独资企业1300多家,就业人口8万多,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计算机等。由于行业相似,使得一线技术工人奇缺,新开企业常常“走捷径”瞄准同行挖人,职工频繁跳槽,去年人才流动率超过了20%,不少企业为“留不住人”伤脑筋。最近园区内百余用工大户企业签订了互相“不挖人”的君子协议,协议涉及职工总数达6.5万人,占苏州工业园区职工的80%。

  这事听起来真是蹊跷,相信在全国也不多见。为什么会存在这种“不挖人”的君子协议?据悉,苏州工业园区的机械设备在全国而言,当属先进,而这些先进的机械设备摆在厂房里却没人开动,大家都不愿意在人才的培养上增加投入,而企业又急需这些技工专才,怎么办?只好成天想着挖别的企业的墙角,到头来的结果,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搞得两败俱伤。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呢?工业园内百余用工大户企业于是坐下来,经过冷静思考之后认识到,互挖墙角真是一件蠢事,以后不能再干了,于是便有了这份“不挖人”君子协议的“诞生”。但是,这样的君子协议有没有从技术工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呢?

  不能不看到,企业在制定相关规定的时候,总是从维护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很少从技工人才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当企业行为以强权的形式出现的时候,技工人才的权利就会被漠视,而这样的漠视对企业的发展来讲,实际是有害的。且不说合理的人才流动受国家政策鼓励,就算以一种形同官样文章的协议将技工人才暂时固定在自己的企业,当自由择业的权利被无情地剥夺后,他们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对企业怀有感念之情?

  事实上,“不挖人”的君子协议在苏州是第一例,而技工人才的匮乏并非苏州一地,“技工荒”正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关键词。“技工荒”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主要是近年来技工人才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集中体现。我们的教育体制和观念鼓励的就是高端人才的培养,我们的观念中从小被灌输的是当干部、搞管理、搞科研等的“白领情结”,这些潜意识的观念,客观上促成了“技工荒”的升温,“技工荒”实际上成为对不合理教育资源浪费的沉重报复。

  人才也是一种资源,这早已是人们的共识。当技术工人成为稀缺资源时,对这种资源的争夺也就在所难免。不具法律效力的规定只能是一厢情愿,“不挖人”协议或许能抑制一地人才的流动,但对异地流动同样形同虚设。

  因此,作为企业经营者,当“技工荒”临头而且又是短期内不能解决的难题,就必须舍得为其“埋单”,那就是应建立相应的利益激励机制,企业分配制度也要从分配方式上体现向有技能的技术型人才倾斜的政策,让他们感到学技术有奔头,懂技术有甜头;再就是要舍得花大力气建立企业内部培训机制,为技术工人的成才积极创造条件。很多企业宁肯花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高薪去聘请技术专家,也不愿花几百元去培训一名技工,没有相对宽裕的人才储备,怎么可能应对人才的合理流动?

  市场是一种比传统观念和政府行为都强大得多的力量,它的自我调整功能远不是“不挖人”君子协议可以阻挡的。企业经营者只能顺应这种调整,而不是舍本逐末,只有多站在技工人才的角度通盘考虑,才能在新一轮的人才竞争中最大限度地止损并获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