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秋节 请尊重月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 10:12 南方都市报 | ||||||||||
街谈 一盒“文化月饼”摆在嘉宾们面前,里面装有一本收集了30多枚邮票的中秋题材邮册、一张包括《二泉映月》等经典曲目在内的音乐CD、一本名为《月韵》的精美线装书。但是,呵呵,没有月饼!虽然主办方介绍,完整的一套“文化月饼”还应该包括名厂生产的广式月饼,但是嘉宾们还是没有拿到月饼(9月12日《羊城晚报》)。据说,著名民俗学专家叶春
应该怎么过呢?从中秋的角度,话题很大,我们不妨从月饼的角度说说。本来在中秋节里,月饼只是美好的角色之一,其他更主要的角色还有亲情、团圆、思故抚今、感悟生命。这里我们不必一味地指责商家的商业行为给月饼带来畸形和变异,需要认真思考的是,怎样的社会心理在导致商家这种迎合,民俗之所以为民俗,本来就有着它自己固有的风俗和习惯,到了对什么月饼都笑纳的时候,我们的中秋佳节简直成了一个托儿。 托儿是拿来说事的,也就是所谓的幌子。一个节,过到这个地步,体现了社会群体的集体淡漠,表面上月饼满天飞,宴请处处有,实际上一大部分人已经是可过可不过,或者是随便怎么过。看看外国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哪一个是随便怎么过都可以的?民俗的基本内核、精神和程式,乃至细节,都被自如默契地遵守着。反观我们的中秋,单从月饼的角度而言,作为产品,对中秋的民俗尊重就越来越流于浅薄乃至利用,表面是发扬文化,实际上是对文化的曲解和误读。 提倡产品尊重成为当下中秋月饼的当务之急,根子还在于过中秋的人们,用一盒传统的月饼过一个传统的中秋,应该被提倡。给月饼穿金戴银,附加上种种“文化”包装,甚至整出些价值连城的“腐败月饼”送来送去的,都是给民俗添乱,等这个中秋给折腾得概念全无,传统尽失,任谁再想借它捞上一把,凑个热闹,都会越来越难,到那个时候,连传统的生财之道,也门都没有了。 □肖英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