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时代终结的公众舆论是缔造大同世界第一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 19:01 《商务周刊》杂志 | ||||||||||
文/布拉德福德·德隆 一季又一季,美国的宏观经济信息都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国内生产总值每年3%的持续增长,远不足以提升美国的就业水平。就算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4%,靠它来增加美国成年人的就业比例也还是杯水车薪。克林顿执政初期,美国潜在劳动生产率每年增长1.2%,20世纪90年代繁荣后期上升到2%到2.5%,现在则进一步攀升:把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势头控制在
生产率快速增长到底能持续多久,人们众说纷纭。乐观者指出,信息技术之后的生物科技即将腾飞,其后的纳米技术也已经初露端倪。如果生产率的上升势头得以延续,将打开令人叹为观止的发展空间:50年后,美国普普通通的全职劳动者每年不仅能挣4万美元,而且这4万美元还相当于今天16万美元的收入。 如果说美国只是世界经济的一极,邓小平南巡后开创了经济奇迹的中国则是另外的一极。而现在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以每年约6%的速度持续增长。如果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如果中国经济能最终融合为一个整体——那么在2050年之前,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将能和今天的美国相提并论。印度呢?如果保持过去15年的增长速度,如果能够继续统一,那么它2050年的劳动生产率将能和今天的西班牙相媲美。 2050年的世界也不是天堂。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失败的国家将无法保护财产、执行法律、发展商业、教育公民,也无法建设工业革命以来种种魔幻技术为人们利用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组织结构。 与此相似,战争仍会存在,交战的武器甚至更为野蛮,更有破坏性。但我们有理由期待战争的数量会减少。明年冬天,我们将迎来60周年纪念日。60年前,一支军队越过莱茵河,给人们带来了死亡和灾难——这也是继公元前2世纪末辛布里和条顿族人在龙谷(Rhone Valley)迎战罗马执政官盖乌斯·马略(Gaius Marius)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 2050年的世界不会“已经解决了经济问题”。经济是由有价值的事物构成的,只有人人想要但却稀缺的事物才会有价值。 我们人类最擅长想尽办法,让稀缺的事物变得供不应求。但我们也的确面对着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机会,因此也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到2050年缔造一个大同世界,那时人人都有食物可以果腹,衣物能够御寒,房屋可以居住,还有超宽带因特网连接。这一轮人类纸牌游戏的赌注特别巨大。 赢得这场赌局的第一步是制造支持无短缺世界的公众舆论——让实现上述目标成为今日国际关系的试金石。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以强权和侵略理念不择手段地重塑世界的超级大国,在今天的世界,权力的来源和应用虽然并不虚弱,但却变得更为柔和。只要能保持下去,人类就有望实现最为重要的集体目标。(翻译/许彬彬)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