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国企产权改革路径选择 > 正文
 
深化改革正是好时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 12:36 南方周末

  方舟评论 □辛 鸣

  近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学家郎咸平对于已有一些改革做法的质问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郎的质问有人高兴有人忧,有人叫好有人反对。在日益多元的社会,这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在这过程中,由于一些参加者说了一些带情绪的话,加之在双方论辩过程中一些难免的“逞一时口舌之快”,一些人士就“断章取义”,有意无意地得出社会上有人反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对改革的结论。由于权威部门没有表态——不武断、让大家说话,这本是一种成熟、理性,体现了政治文明建设成果的良好现象——却更使得这些人得出中国改革要停顿和在停顿的结论,甚至似乎还在暗示着一些什么。得出这种结论,至少不是实事求是的,本人难以苟同。

  站在中国最广大群众的立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关于当下中国的改革,不难得出以下三个判断:

  第一个判断:当下中国改革的深度、改革的力度、改革的速度都是处于良性发展态势。

  应该说,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在给整个社会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但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中国进一步改革的宝贵财富,让改革超越“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进入有理论准备和指导的新的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上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部署,就为中国真正走好改革之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之下,当下的改革正在呈现出这样一种态势:从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要求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具体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我们改革的深度不是浅了而是更加深入了;从官员问责到审计风暴,从党内监督条例到纪检体制改革,我们改革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从加大农业投入、力图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中国改革的速度不仅没有慢下来而且正在加速。只是我们知道了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所以力求深而不偏、大而不过、快而不乱,改革堪称正在步入良性发展的阶段。

  第二个判断:当下中国的改革理念更加清晰,改革指向更加明确、改革立场更加坚定。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经过近两年改革发展的执政实践,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到坚持“两个务必”,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从科学抗击非典,科学防洪,到尊重宪法法律,依法行政;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在整个社会和全体民众心中确立起了“亲民、务实、科学、法治”的执政改革新理念。民心、民意、民情、民愿、民智、民力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充分的发扬,执政改革的合法性基础有了切实的夯实和质的飞跃,人民的认可度、拥护度、支持度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可以说,当下的改革是深入了解民情的改革,是充分反映民意的改革,是广泛集中民智的改革、是切实珍惜民力的改革,是不断实现民利的改革。坚持这样理念的改革、有着这样指向的改革、基于这样立场的改革是谁也否定不了、谁也推翻不了的。

  第三个判断:当下中国的改革举措日渐成熟,改革路径逐步科学、改革方法趋于规范。

  意识到改革中一些做法的不规范、不科学、不妥当,正是深化改革、完善改革、促进改革的好机会。改革中的问题找到了,就要把它纠正,做错的改正过来、做得不科学的科学起来、做得不规范的规范起来,这是每一个真正改革者都应该有的态度——除非讳疾忌医,除非要从这些不规范的做法中得到非正常的利益。但实事求是讲,不管愿意不愿意,必须承认,中国20多年的改革在整个社会和整个社会民众有不小进步和不少收获的同时,确实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不均衡的利益结构。一些人或者因为市场经济的不规范而得到了好处,或者利用所处的特殊地位正在牟取暴利,或者利用政府行政管制的漏洞而损公肥私,有的甚至直接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他们在市场化的幌子下做着非市场化的行为,他们破坏了市场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直接间接地损害着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改革的规范和纠偏肯定要打破既有对他们有利的格局,他们为维持既有状态,当然不惜拉大旗做虎皮,假借“改革”的名义以压之。所以应该旗帜鲜明地说,当下对于改革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修正与完善,使之更成熟、更科学、更规范,这是进一步深化改革而不是否定改革。

  基于这三个判断,可以说,当下中国的改革态势是继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又一最好的时候。回想昔日邓公南巡是为改革定方向、解束缚、破迷信、加动力的;放眼今日之中国,改革方向正确无误、改革环境宽松活泼,有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有强大的民意为依托。面对这样一种态势、这样一种趋势,中国改革需要的只是再迈出新步!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