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需普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 17:22 《中国经济周刊》 | ||||||||||
★文/邬凤英 “阳光工资”是什么?官方语言对此的描述是“清理整顿机关津贴、补贴、奖金,规范公务员收入”。也就是说,把公务员收入的行业差、地区差,收入的不透明,津贴、补贴、奖金等众多“隐性”收入,都显性化,然后“统发”。
听起来真不错,至少这“阳光”二字让你感觉很干净,很透明,很爽! 这几年公务员加薪引来质疑声一片,什么高薪养廉、刺激消费、拉动内需、防止政府部门人才流失之类的理由让老百姓驳得体无完肤。为什么政改总是在薪金上做文章?为什么要找这么多花里胡哨的理由而不理直气壮地说一声“我的工资太低了,所以我要涨工资”?真是这样的理由,看谁还会反对?看谁还会要求听证?为什么不呢? 当然,公务员是国家栋梁,他们的工资绝对不能跟产业工人看齐,也不能跟普通市民看齐,怎么着也得比着外企来。可人家外企既没有公费医疗,也没有福利分房、实物收入、灰色收入、出国培训、强制休假等“含金”的东西,有的倒是失业的风险,说不定哪天就卷铺盖走人。而我们的公务员呢?如果说中国还残存着“铁饭碗”,那么这种铁饭碗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公务员队伍!如此低“风险”,怎么能一味地要求高收益呢?要知道,收益和风险是孪生的,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 “阳光工资”可能会缩小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无疑会扩大公务员和其他人的收入差距。 真的不愿意相信“阳光工资”是在“暗渡陈仓”,但也不能接受低保人员的低保费几元钱、最多也就二三十元钱地上调,而公务员加一次工资就是1000多元的事实。社会公正原则要求各利益群体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领域的权利和义务上,都能公平合理地被对待,不能让农民、下岗工人,过多地承担社会改革的代价,却分享不到改革的成果。以此准绳来看,这场工资改革需慎重才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