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垄断企业理应为民生 岂能如此暴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2日 17:36 中国青年报 | ||||||||||
盛大林 面对消费者要求进一步降低资费的呼声,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博士日前表示:“资费政策仍然需要考虑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投资者的利益。”他透露:“电信业在所有中央企业总利润中,所占份额高达1/3至1/4。所以,站在中央的角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非常重要的。”(8月31日《信息时报》)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总体上说很不理想。但就局部而言,中央所属的近200家国有大企业的效益却普遍较好。中央大企业上缴的利税也占了数以万计国有企业利税总额的绝大部分。然而,就在这为数不多的中央企业中,电信行业又是鹤立鸡群,几家企业竟然占到了三分之一!这不能不让人吃惊。 电信业为何能获得如此超额的利润?显然是因为垄断。虽然电信分家后形成了几家企业,但由于这几家企业都是一个老板即政府,因此他们之间的竞争非常有限。事实上,电信服务价格至今仍由政府定价,而没有市场价格。 如果电信业是微利甚至赔本经营,消费者当然没有理由要求进一步降低资费。但现实情况是,电信行业暴利滚滚,凭什么维持如此高的服务价格?“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当然要考虑,可是“保值增值”就必然等于“暴利”吗?“投资者的利益”要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就可以不考虑吗? 按照陈博士的说法,因为电信行业为国家挣的钱多,所以要继续多挣钱——这是什么逻辑?一个行业几家企业的利润就占中央企业利润的三分之一,这正常吗?殊不知,赚得过多恰恰说明:它们从消费者的腰包里掏得太多——这是“豪夺”!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石油等行业。最新的公报显示,中国石油行业的三家国有大企业(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今年上半年就“狂赚”了670亿元。其中中石化的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中石油也增长了两成。而这个纪录是在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创造的(8月30日《北京晨报》)。中国石油大部分依赖进口,按理说,原材料价格上涨会挤压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近一年来,我国的出租车行业叫苦连天,即为明证。然而,中国石油行业的利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大幅增长,这是为什么呢?虽然中国国内的油价也会随着国际油价的涨落而浮动,但人们看到的情况是:一旦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了,中国国内的油价就会马上跟进;而如果国际油价回落了,中国国内的油价却往往动作迟缓;而且涨幅总是高于跌幅。 作为中国的石油企业,在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局势下,本应该担当起“缓冲器”的功能,利用自己的资源和积累减轻国际油价陡涨给国内经济造成的冲击,又怎能趁火打劫、大捞一把呢? 在几家石油企业先后发出的新闻稿上,都不约而同地用“创纪录”这样的字眼来表达自己的欣喜。石油商们赚了个盆满钵满,他们当然高兴了。可对下游的消费者以及宏观经济来说,这是好事吗?据有关国际组织统计,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0美元,就会使通货膨胀上升0.5个百分点,使经济增长降低0.25个百分点!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电信应该可以说是“社会的血液”吧。石油涨价影响宏观经济,电信“抽血”过多不也影响社会经济吗? 其实,作为国有企业,尤其是带有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是不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政府之所以垄断一些行业,主要的理由是因为它事关国计民生或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既然“国计民生”是垄断的主要理由,那么其经营的依据也应该是“国计民生”吧!然而,电信、石油等行业的暴利不仅损害了国民的利益,而且也影响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尽管这些行业为国家上缴了大量利税,但这只是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这样的暴利是“与民争利”的结果,是以损害宏观经济为代价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