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讨论机动车负全责 期待立法与民意的良性互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2日 07:35 京华时报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北京市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草案向市民征求意见,社会各界关于“机动车负全责”的争议掀起了热潮。一部新法律出台后,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反响和热烈争议,并不多见。因此说,这本身就值得关注——相对于过去那种部门立法、权威立法、关门立法的情形来说,这体现了一种进步。

  然而,在整个过程中,与公众的热议、媒体的关注形成鲜明对比的却还是立法者的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咨讯尽在华夏近视网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沉默”。8月25日的《人民日报》以一个专版的规模对此进行了报道,并指出:当媒体有“断章取义”之嫌时,当群众发出一声声疑问时,我们的立法者怎能袖手旁观,而不站出来做一个澄清呢?

  我们注意到,在所有的争议中,几乎没有人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原则和精神产生怀疑。这表明,这部新法律在总体上是体现了民意的,产生争议的仅仅在于其中个别的具体条款。对此,立法机关完全可以给出必要的说明;如果该条款确实存在规定不明确、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和不足,就应当及时做出立法补充解释,积极应对公众的疑问。

  我们认为,实际上,这场争论所关涉的既不是“以谁为本”的问题,也并非是生命权与通行权孰轻孰重的问题,而纯粹是一个法律问题———即一部新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公众对其中具体条款的公平合理性产生歧义时如何解决的问题。

  法律的规定往往都是原则性、概括性的语言居多,这使得人们由于对法律条文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争议、歧义,这在立法活动中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当公众对某一项法律问题反应十分强烈的时候,应当主动疏通渠道,倾听民意民声,汲取民言民智,及时做出回应,实现良性互动,才能使原本公正神圣的法律不致背上“恶法”之名,才能促使公众拥护法律,遵守法律。

  衡量一个法规条文是否合理,既要看它是否跟整个法规的立法原则精神相一致,更要看它是否跟自己的上位法规定相符合。以此思路类推,则立法者亟须“回应”的问题就有许多。当然,就法律的本来意义上说,法律永远是多数人利益和意志的表现。但是,法律在维护大多数人权利的同时,必须为少数人权利的保护和救济提供畅通而有效的渠道和机制。这更说明了立法活动和社会民意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必要性、紧迫性。

  摘编自《工人日报》9月1日 文/郭振清

  《京华时报》 (2004年9月2日第A02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机动车负全责新闻 全部道路交通安全法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