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本土化与国产化异同 探讨核心技术掌控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 23:12 中国经济时报

  主持:本报记者 唐福勇

  编者按:

  一直以来,关于国产化问题,国内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外国在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应属国产,从而将许多外资企业在国内的扎根当成是国产化的标志;再是认为,国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玉兰油欧莱雅6折起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内企业引进国外技术之后,所生产的产品即是国产。

  但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制造业博览会上,一个“本土化不能等同于国产化”的观点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并得到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的认可。这种观点认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扎根并不代表其产品国产化,引进了国外技术也并不代表同时拥有了核心技术,从而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国产化。

  主持人:首先我们来说说究竟什么是国产化,什么是本土化?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键性的差别?

  张新:本土化在我们国家是一种现象。我们仔细回顾一下,改革开放20多年,外资在中国建立了一批控股的合资或独资企业,这些企业的确实现了中国本土的制造,促进了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工厂的进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们稍加研究这些本土化制造企业,就不难发现:外资对其控股企业实施的是全面的技术控制,这些企业基本没有核心技术。因为外资看上的只是中国丰富而便宜的劳动力资源,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制造只是他们降低成本、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即使有些独资企业目前在中国本土制造了全球最先进的产品,但核心技术仍然掌控在外资手中。

  而国产化,则是指内资控股的企业,通过国家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参与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二次开发,从而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全面掌握重大技术装备从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及安装维护全过程的主动权,使中国在这一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蔡惟慈:未来中国的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由谁主导,是一个现实而严肃的话题。我很高兴,听到了像特变电工张新董事长这样的行业领军人物发出了“本土化不等于国产化”的呼喊,发出了希望国家出台强行推广技术要求更高的节能产品的建议。确实,在开放的环境下,我们既不能指望通过闭关锁国隔绝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更不能一厢情愿地把外资企业在中国本土生产的产品都看成是我们产业自主能力已经壮大的例证。中国的经济安全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内资行业排头兵要勇敢地挑起引领自主产业发展的重担。

  余斌:将本土化等同于国产化,这在中国已经是一个现象。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个现实,那就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基本完成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任务,正向以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增长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为主要任务的工业化中级阶段演进。与此同时,近年来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特点开始显现。工业化阶段的演变,对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振兴装备制造业,实现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对于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实现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

  就我国而言,振兴装备制造业,实现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其核心在于一批拥有资本实力、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的成长壮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走引进——吸收——消化的道路,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0多年来,外资在中国建立了一批控股的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为外资提供的种类繁多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外资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2002年,中国吸引外资首次突破500亿美元,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日前,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公布的全球投资前景评估项目最新成果显示,中国仍被认为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同时,我国制造业生产能力和主要制造业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

  但是,仔细研究这些本土化的制造企业,可以发现,外资对其控股企业实现全面技术控制,国内企业基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一些独资企业目前在我国本土生产制造了全球最先进的产品,而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在外资手中。外资企业凭借其在资本实力、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在与国内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明显有利地位,进一步压缩了国内企业的成长空间。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方政府和国内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经济发展轻研究开发等因素,也与国家产业政策落实不到位、对国内企业扶持和帮助不够有关。

  主持人:如果混淆本土化和国产化两个概念,会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危害?

  张新:本土化与国产化有着本质区别。如果把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加工生产“本土化”混同于内资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国产化”,必然会忽视对内资重大装备制造企业的培育,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遗憾的是,我国社会上当前把“本土化”混同于“国产化”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认识的存在,必将导致具备国产化实力的内资企业在国家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得不到应有的市场份额,消化、吸收和开发的技术得不到实施,内资企业错失了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机会,重大装备制造业国产化进程受阻,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无法形成。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靠花钱是买不来现代化的。仅靠引进来发展自己的技术装备,不仅将极大地增加工程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付出较高的代价,而且也难以追赶世界技术进步潮流。如果一代又一代引进,只会永远落后,而且掌握不了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也会受控于人。另外,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须依靠提高重大装备制造业国产化水平来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解决就业、农村现代化等问题。

  蔡惟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械工业的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输变电设备制造行业为例,以前电缆行业的沈阳、上海南北两巨头早已失去光辉;开关行业的“五大开”多数也已风光不再;变压器行业的沈、西、保三大国有企业唱主角的局面已为多个外资、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竞争的格局所取代。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械工业的产业格局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认为原因就在体制、机制和技术的“创新”,国有企业长期缺乏创新体制和机制,技术创新能力弱。改革开放引入了三资和民营企业,体制陈旧、机制不活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决。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仍未得以很好地解决。现在跨国公司正在挟其技术优势与内资企业竞争;也正是因为这方面的差距,国内用户对国产化将信将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市场需求较旺时,不管产品好坏,也不管企业强弱,大家日子都过得去,行业一片红红火火,这一矛盾不突出;但一旦需求紧缩,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弱势企业和落后产品肯定首先遭到淘汰,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此,对于像特变电工这样的经过市场化的改制、已经具有一定的机制基础和生产规模的优势企业,千方百计地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发展主导权已成当务之急。

  主持人:这些年,新疆特变电工是如何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国产化进程的?

  张新:做强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依赖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为此,我们在全面引进、消化、吸收乌克兰扎布罗热、西门子等国外企业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不断提升公司自主技术创新和自行设计制造能力。依托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公司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期间多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课题,在超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等研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公司拥有220kV、500kV直流换流变等核心专利技术300余项,成为国内首家生产750kV超高压电抗器的企业、国内首家生产三峡工程主机用84万kVA/550kV产品的企业、国内首家研制出全面替代进口直流换流变高端技术的企业和国内首家研制生产750kV钢芯铝绞线、500kV交联电缆高技术产品的企业。

  高起点的技术改造是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通过近10亿元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我们建成了当今世界行业领先的百万千伏安/百万千伏超高压变压器、750kV交联电缆及超高压直流输变电生产线等。

  技术的先进性,确保了特变电工服务于国内外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能力。这些年,我们参与了全国31个省市电网电源建设及“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奥体场馆”、“神舟五号发射”等一大批国内重点工程建设,并参与了全球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力建设,服务于“美国西部电网改造工程”、“欧亚洲际电网改造工程”、“非洲、海湾成套项目工程”等国外重点项目。

  余斌:值得高兴的是,在这次制博会上,我们看到了一批制造业领域日益成长壮大的国内企业。其中,特变电工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作为致力于振兴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重点企业,特变电工通过与行业优势企业重组、加快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及大力发展系统集成、积极推进国际工程项目总承包领域的市场开拓等方式,整体规模与核心竞争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特变电工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变压器、电线电缆研发、制造和出口企业,同时,还是中国最大的高压电子铝箔新材料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太阳能核心控制部件组装基地。

  主持人:国家应从哪些方面来支持装备制造等产业进一步加快提高国产化水平呢?

  张新:我们呼吁全社会能够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国产化”的方针,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严格界定本土化与国产化的界限,把“以市场换技术”的产业政策落到实处,对国产化企业给予必要的扶持与帮助,创造有利条件,给他们更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机会。

  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优势企业,也应当抓住机遇,加快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借国家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之机,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

  蔡惟慈:我们也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为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创造必要的条件,为有志于此的内资排头兵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内重大项目的设备供货。我相信,在包括特变电工在内的中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自主产业一定能站到世界同行的前列。

  余斌:重大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严格界定本土化与国产化的界限,振兴装备制造业,实现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需要国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首先,针对国内企业研究开发投入不足、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的情况,政府应组织科研力量,集中投入,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将科研成果及时在国内企业中推广应用;

  其次,在国家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在符合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原则的前提下,适度向内资企业倾斜,为内资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第三,把“以市场换技术”的产业政策落到实处,外资企业在进入国内市场的同时,必须逐步转让其核心技术;

  第四,对于有效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自主研发新技术的国内企业,政府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

海南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