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节油之惑拷问中国将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 01:34 中华工商时报

  程凯

  专家建议调整产业结构既开源又节流

  国内油价终于涨了。在国际油价一直上扬的情况下,为防止通货膨胀,国内油价从5月开始就在原位上坚持,当本月25日中央政府终于决定发挥市场机制抑制油气消费时,国内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玉兰油欧莱雅6折起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消费者是否做好了准备?

  摩根斯坦利的经济学家表示,每桶47美元的油价如果持续,不但冲击美国经济,更可能在2005年引发经济衰退,节油已是世界范围的问题。

  中国必须把合理使用油气资源放在更突出位置,以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过去30年,美国人越来越节约,能源消耗量下降了30%。相比之下,中国对能源的消耗惊人。这种状况还能撑多久?

  为保证经济发展,中国开始多渠道开拓油源,调整和改善能源结构,重视石油战略储备。但是,中国应当如何节油呢?节水、节电都可以从身边事做

  起,节油我们了解多少?

  先想想你的笔记本电脑电力是否充足?也许用上6个小时,如果用燃料电池取代传统锂电池,它就可以有高得多的能量。NEC日立东芝这些日本厂商都在积极研究燃料电池,也就是那种要取代车用汽油的技术。作为最缺乏资源的发达国家,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一直致力于研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相比之下,中国车要比日本车能“吃油”得多。未来20年,汽车消费增长将是我国石油消耗增长的主要动力。除保有量增加,技术整体落后、老旧车比例高达25%、汽车每百公里平均耗油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刘世锦认为,在汽车行业节约能源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如何在汽车上控制石油消费?最直接的办法是使用燃料电池。目前,世界各个汽车业巨头都已经推出了以燃料电池驱动的未来型电动汽车,估计可以在2005年实现商业化应用。

  中国也曾在“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开发燃料酒精等石油替代品。例如乙醇汽油,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一种新型汽车燃料。不仅节油,还可以消化陈粮。

  根据《中国石化报》报道,在河南吉林的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中,节省了上亿的石油美元。但消费者的认可情况却不乐观,车主不知道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可以混用,担心使用安全和性能。甚至还有不愿经营乙醇汽油而受处罚的加油站。

  乙醇汽油成本高、售价低,国家要拿出大笔资金对厂家进行补贴,以达到推广目的,就这样国内消费者还不买账。究其原因,还是国内油价并没有真实反映国际市场的价格。在目前国际油价高涨的情况下,国内油价终于应声上涨,相信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势在必行。专家认为,应该加大乙醇汽油宣传力度,并且尽快把乙醇的生产成本降下来,以增强乙醇汽油的市场竞争力。这样才能使乙醇汽油真正起到代替汽油的作用。

  要想节油与发展汽车产业并重,只有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鼓励开发使用替代燃料汽车、鼓励国外环保车生产商进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金约夫认为,如果采取和国际同步的汽车节能技术,到2030年可以累计节约石油8亿吨,仅2030年一年就可以节油8500万吨,相当于目前中国石油进口总量。

  除了调整汽车产业的发展结构,记者问到的大部分经济学者都认为,我国的整个工业领域为了节油都需要做出产业结构调整。控制制石油消费不仅是交通运输,我国每年消耗重质燃料油3500万吨中的约70%用作电力、建材、钢铁、化工等工业部门的燃料,这些也都是今后节约用油的重点。

  中央政府在这一轮的宏观调控中,一直要求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发展,因此通过宏观调控的机会,国家可以鼓励节能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为了应对石油等能源危机,宏观调控仍在继续。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对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项目的清理结果,三个行业产能过度膨胀。而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布局不合理问题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

  由于三个行业低水平扩张,加剧了能源、电力、运输、矿石原料供应紧张的矛盾,发改委要求继续保持宏观调控力度,对三个行业的在建项目区别对待发放贷款。

  相信只有控制了各个工业行业的盲目低效扩张,才能是抓住了节约能源的根本。把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在具备先进节能技术的产业段,这才是保证发展与节能的惟一办法。

  另外,节油还可以从源头做起,在石油石化企业中进行。中国工程院的曹湘洪建议,石油石化企业可以提高油田勘探开发和炼油、石化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油田原油生产的商品率、炼化企业的轻质油品收率和原油加工综合商品率。通过支持废润滑油回收再生示范工程,还促进社会对润滑油的节约使用。

  针对石油危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任兴洲认为,必须开源与节流并重。除了提高石油使用效率,节能的另外一个途径是产业结构调整,比如日本,早就开始了将能耗大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油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