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张军 > 正文
 
能否再“安然”一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 17:35 中评网

  张 军

  快到学期结束的日子了。几个月之前我就发誓要好好在寒假里休息一下,安然地过一个春节。这些年来,连续几个春节几乎都在异国他乡度过,好没劲呐。去年9月下旬从哈佛回到复旦,每周连续五天的授课计划,虽然拣回了当教授的乐趣,但显然花去了我可支配的90%的时间,这还不算周末被人拉去“报告”的痛苦。生活就这样的具有讽刺意味。已经身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上海,但我还是觉得许纪霖君在哈佛我的办公室里会形会色地描述的上海的“新天地”依然是那么的遥远。要过得安然一些就是那么的困难。

  先不说这些。就说说这几天的事吧。上星期的报道说,美国一个大公司“安然”申请破产了,这星期又报道说K-MART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新闻一个接一个,来不及领会。至少我知道K-MART是怎么回事,但安然公司的事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在美国我记不得是否听到过美国的这个大家伙,估计是没有在媒体上听到过关于它的事情。最近突然冒出了一个“安然”事件,报纸、电视都想问个究竟,均被我拒绝了,因为我这里没有他们所需要的那些“论点”。可是,他们总是可以找到那些论点的。这些天出现在电视里的学者开始纷纷点评“安然”事件了,都没有忘记在最后提醒一句,美国这么发达的市场制度也会出现“安然”做假事件,可见,中国在健全和完善监管制度上的任务是多么的紧迫和重要。

  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也开始关注“安然”事件的含义了。可以肯定,尽管关于“安然事件”的讨论在学界和政府部门会继续相当长的一阵子,但是关于“安然事件”的含义或者我们从“安然事件”上应该吸取的教训可能早已形成了“共识”:别人犯了错误,而我们则检讨自己。好象说,“安然”出了事,我们岂能安然?类似这样逻辑的话,我听了不知多少回了。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论证会,再将这个“共识”贴上一个“学术”的标签,期待着决策层认真对待。坦率地说,我就是不明白,这种逻辑的逻辑到底在什么地方?

  如果我们冷静下来做一番想考,那么,安然的事在美国最多只能算是个小概率事件。它的发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也什么都说明不了。你能因为安然事件的出现就证明他们的市场制度也不尽完善吗?其实,美国的市场制度本来就不可能是完善的,他们并没有人去证明它是完善的,我们又怎能去用“安然事件”来证明一个从来就没有成立的命题呢?我们是自己捏造的虚幻的命题,然后再去煞有介事地反驳这个命题。这个逻辑显然是有逻辑问题的。

  再说监管的事。国内的报纸上已经有学者在那里频频点评了,他们把安然事件的发生与监管的事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看起来,这里面似乎存在着很强的逻辑关系。如果说安然事件的发生暴露出美国证券管理部门在监管上的漏洞和不力,一定会赢得更多人的首肯。即使在国内的证券市场上,基金黑幕也好,上市公司造假事件的频频被揭露和曝光也罢,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熟悉的说法。不过,说到底,监管所依赖的还是制度,所以,在监管问题上采取“完美主义”的概念与在制度上强调“尽善尽美”是一样的荒唐。很多经济学界的朋友就是容易忘记,经济学家的态度本来就是,我们需要多健全的监管制度实际上取决于我们能够容忍丧失的其他东西有多大。比如,市场的稳定性,或者信誉的形成机制。这就好象我们对待飞行安全的态度一样,为了100%的安全,你愿意放弃飞机旅行吗?当然,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改换其他旅行工具更安全些吗?这并不是工程学的问题,这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的问题:为了得到更多一些的这个,你必须丢掉一些那个。

  前年年底,我亲身经历了美国人在2000年的那次总统选举的大僵局。对于美国人,这显然是一个不小的事件,是一次历史的尴尬。我清楚地记得,那件事虽然让很多旁观者对美国的选举团制度深表疑虑,但更多的美国人还是为他们拥有这个选举团制度而庆幸,为他们的国父们发明这个有缺陷的制度而自豪,因为他们不想为了防止布什-戈尔那样的僵局再次发生而丢掉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

  这个选择的背后不是没有正当的理由的。因为没有完善的制度,所以我们不必太信赖制度,我们要信赖的还是我们自己。而我们之所以信赖自己,是因为我们彼此相信我们不必太信赖制度。因此,是不完善的制度帮助我们形成了稳定的预期。这种预期的稳定性比完善的制度还要重要。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上,是稳定的预期而不是详尽的制度造就了秩序。有了秩序,才有市场的规范的发展。

  还回到“安然事件”上来。很显然,“安然事件”引出来的还是经济学的话题。这个话题对中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发展和监管政策的导向是有意义的。但这个意义并不在于多数人所说的加强对市场监管的政策层面,而是思想层面的问题。健全的监管“管”不出一个良好的市场来。有秩序的市场不是依赖健全的监管制度而是依赖稳定的制度并通过“优胜劣汰”而演进出来的。因此,在我们资本市场的发展问题上,重中之重者乃是加快而不是延误对那些没有效率的企业的淘汰进程并为此扫清障碍,以便更快地让民间的企业成长起来。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逻辑前提。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监管当局过分信赖监管制度,就可能导致管理当局越来越缺乏耐心,今天一件事的发生就会在明天改变游戏的规则。久而久之,要杜绝更多的事件发生,你就得不断地干预市场。监管变成干预必然构成对市场的更大的伤害。这样做就等于作茧自缚,并每每丧失市场上累计起来的更重要的自信,我是说那种公众对政府承诺能力的自信。我们在自己的证券市场上就一直陷入这样一个不能自拔的局面。

  在国内,我们似乎习惯了监管的干预和制度的频繁变动,所以,“安然”出了事反而会让更多的人对进一步健全监管国内资本市场的制度有着更高的期待。这可能是一个被误导的信号。而我对待“安然事件”的态度则是格外的平常。事件发生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有了司法介入,一切按司法程序进行。“安然事件”的出现没有立即导致监管当局对市场的干预,也许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安然事件”的焦点呐。既是这样,何不安然地对待“安然事件“呢?

  2002年1月28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