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的烧钱游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 19:38 《中国财富》杂志 | ||||||||||||||||||||||||||||||||||
《中国财富》记者 燕俊 韩易桐/文 一位从事了十年足球运营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财富》的记者:“职业化以来,各个俱乐部的 投入已经超过了100个亿。”事实上,十年职业足球亏掉的远远不止这个数。烧完了100亿,人们开始坐下 来想想:100亿到底带来了什么! 100亿带来了什么? ·各俱乐部的巨额亏损 据记者调查,大部分俱乐部每年亏空都有几千万,能独立经营的几乎没有。云南红塔六年投入6个 亿,受益甚微,最后不得不退出止血。各俱乐部缺乏足以支撑盈利的收入模式。广告靠的是冠名赞助商的 输血,球员买卖不过是关上门自家的零和博弈,门票收入难以平衡比赛开支,产品开发鲜有盈利,电视转 播权被足协把持。
·收效不大的社会效益 没有好的经济效益,也就很难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外,特别是欧洲,繁荣的职业联赛带来 了蓬勃发展的产业链和大量的就业机会。一支球队比赛,仅比赛日一天就需要200名临时工,而相关球迷 产品的开发以及强势的足球文化更是对文化、娱乐以及其他产业起到了强大的拉动作用。而与之相比,国 内的联赛收效却不明显。在强调体验的今天,中国足球带给人们的感受距离人们心中期望的还有很大距离 。 ·不温不火的比赛成绩 1994年12月,中国足球的国际排名为40位,而到2003年12月,这一排名到了86位。而同样职业化 的日本和韩国却成绩骄人,日本两次获得亚洲杯冠军,韩国也杀入世界杯四强。刚刚职业化那几年,球市 火爆异常,而现在有的比赛上座率已不足10%。很多球迷开始对职业联赛丧失信心。不管是电视还是现场 看球,球迷的关注度在日渐下降,中国足球正在失去其群众基础。
·难以控制的投入支出 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收入水平,与近邻韩国和日本的职业足球运动员收入水平基本相当,而韩国 和日本的人均GDP分别为15000美元和30000美元的水平,大约相当于中国同样指标的15和30倍;足协的会 议多得惊人,俱乐部老板都是空中飞人,估计给航空和酒店业带来不少利润;很多基地建设动辄过亿,大 量撒钱之后,我们拥有了最现代化的场馆和基地,但这现代化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足球产业运作的原始和 落后。
●中国足球的横向比较 ·我们走在日本的昨天 日本足球从1993年开始职业化以来,经过了一段曲折上升的过程。在刚开始几年,日本经济萧条 ,迅速职业化的足球成为日本经济里少有的亮点之一。全国上下热情高涨,很多企业都在足球产业上投入 巨资。这种巨额投入超过了职业联赛的承受能力,大量泡沫产生。到1998年,足球产业的泡沫达到顶峰, 联赛球队数量也已迅速提高到18支。但这一泡沫迅速破裂。到1999年,随着上座率的下降,带动相关收入 下降。日本职业联盟不得不将球队数量减为16支。 但现在,日本足球已走出低谷,2003年底,随着日本经济的逐渐复苏,联盟重新宣布将赛制全面 与欧洲接轨,2005年将球队数量重新扩充至18支。俱乐部靠着大财团的资助,逐渐从创业期步入成熟期。
其实,日本足球之所以能够逐渐走向成功,与其领导者的长远规划是分不开的。沈阳金德俱乐部 的总经理何兵就对《中国财富》的记者说:“日本的足球有个长远规划,不管换什么人,政策一定走下去 。而在中国,我不知道有类似的规划。” ·男足、女足以及CBA投入产出比较 在中国男足踢得一塌糊涂的同时,很多人把注意力转向了女足。女足职业化水平并不高,队员的 收入更低。有的球队一年能拿到几百万的投入已经是天文数字。但就是这样的投入,却创造了男足几十亿 真金白银堆不出来的优异成绩。在很多资金紧张的女足俱乐部里,有些球员一个月收入过不了千元。而即 使是CBA,虽然有些球员的薪酬收入也引起媒体的某些质疑,但也仅仅只有几十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