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质疑“送子神话” > 正文
 
民营医院不能成为监管真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 08:24 京华时报

  近日,新闻媒体对北京新兴医院涉嫌虚假广告宣传一事进行了曝光。北京海淀区工商局已经对其立案调查。“新兴医院事件”暴露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在医疗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过程中,在各种社会力量介入医疗服务市场后,政府监管缺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近年来,我国民营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但是,又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些民营医院漠视国家法律法规,吸纳游庸俗劣医生和假冒伪劣药品药械,医疗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服务质量低劣,乱开药、乱收费现象突出。一些医院打出了“专治疑难杂症”的旗号,利用病人“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开展虚假广告宣传,使不少患者上当受骗。

  鼓励民营医院加快发展,对打破国有医院的行业垄断局面,推进医疗市场充分竞争,满足更多患者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医疗服务是特殊行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其质量和诚信的要求极高极严,仅靠市场机制不可能解决资源配置中的所有问题。

  民营医院作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应该有两个层面的监管,一是与普通企业一样,接受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的监管;二是作为一家医院,还应该接受卫生部门的监管。但有记者在采访新兴医院时发现,“双层监管”变成了“都不管”。如在广告管理上,当地卫生部门说,他们只负责初级资格审批,而工商部门也在一段时期内对其听之任之,仿佛审批以后,只要证照齐全就万事大吉。正是由于监管的真空,很多患者在花费巨额医疗费后却不见任何效果;花了大量血汗钱,买来的却是痛苦。而当患者权益受损后,除了气愤,没有办法去和医院理论,甚至不知道该到哪个部门去投诉。

  加强民营医院的监管,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尽职尽责,密切协作配合,加强医疗市场的准入和执业资格管理,加强对民营医院医疗质量、收费、广告等的管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问题严重的民营医疗机构,除公开曝光外,应加大处罚力度,直至取消其市场准入资格,以清除“害群之马”,使民营医院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摘编自新华社8月25日电 文/王学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