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涨价的理由能更清楚些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 07:57 新京报 | ||||||||||||
据8月25日《京华时报》报道,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北京市成品油零售价从25日零时起上调。根据此规定,中石油和中石化可以在中准价基础上上下浮动8%,中石化北京石油公司制定了最终的零售价。中石化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国际油价连续几个月持续走高,涨幅已超50%,上周五曾一度突破每桶49美元的大关;本周开始,国际油价虽有所回落,但由于市场担心伊拉克原油供应中断,同时俄罗斯尤科斯公司出口受限,所以国际油价仍然在高位运行,这成为此次调价最主要的推动因素。
石油是一种有限的、目前难以替代的能源,全球消费量又不断攀升,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谁也无法阻止。正是这个原因,我国虽对汽油、柴油等成品油的价格进行了频率越来越高的“家常便饭”式上涨,都没有引发消费者在电、自来水涨价时那样的强烈关注和质疑。但笔者觉得,我国石油行业的管理和营销体制在市场化方面虽然比电力等行业走得远一些,但大体上仍然是一个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行业,再加上石油涨价都没有经过听证,按照“过分垄断必定产生暴利和不公”这个法则,如果公众对这种“家常便饭”式的涨价长期默认,迟早会滋生石油成品油涨价中的随意性和暴利行为。 国家发改委对石油实行涨价的依据是“国际油价上涨”,对于为何上涨,其解释一般就是简短的“几个月持续走高”这类句子,对于这种上涨是否会立刻影响到每一个国家,对于不同的国家是否执行共同的价格上涨标准,尤其是影响世界油价的因素究竟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油价近期会不会很快回落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是不作解释的。这种做法导致了政府、经营者与消费者在信息上的严重不对称,而建立在这种不对称之上的价格上涨和上涨幅度是不能让人放心的。 笔者曾听到这样的对比:外国的石油成品油价格是有涨有落,最快时一星期就是一个循环,可我们的汽油、柴油价格却是“小老鼠上灶台———上去了下不来”。这种现象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各国都在执行统一的“国际油价”,当“国际油价”上涨时,我们非常及时地上涨,而“国际油价”下降时,我们为何就“按兵不动”呢?也许有人会说,油价变动太快不能保证我国油价的基本稳定,可我要问:2003年我们连续上涨了四次油价,这有利于油价稳定吗?如果我们追求的“油价稳定”只对经营者有好处,这绝不是真正的“稳定”。 我想,发改委在决定成品油涨价的幅度之前,应该进行由审计部门作出的严密的经营成本核算,然后在涨价通知中向社会公开,这既是经营者涨价的依据,也是消费者的权利和政府部门的义务。可我们见过了无数次涨价通知,却从没见过其对成本核算的公开,这就使消费者像在电力等部门的成本暗箱面前表现的一样,只能在心里怀疑和多掏钱,却没办法排除怀疑。在这种情况下,油价说涨就涨、只涨不降的畸形涨价行为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商用、农用车辆及城市私家车的增多,汽油、柴油与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密切了,这种现实要求有关部门对它的涨价行为越来越透明和规范,不要等到出了大问题才去“整改”和“反思”。 □岳建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