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子打在谁的头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 16:21 中评网 | |||||||||
赵晓 让人听不懂的消息接踵而来。先是有报道说彩电业全行业亏损,并被众多“专家”归因于彩电价格大战;然后是据说有关部门规定,从2001年1月1日起商品打折必须注明原因。
价格战真的是引发彩电业亏损的罪魁祸首吗?价格战充其量只是一个表面而又表面的现象,根本问题在于国有产权所设置的退出障碍。 彩电全行业亏损并不是因为价格战,而是因为价格战打不出个结果来,而价格战之所以打不出结果,则是因为国有产权所导致的退出障碍。 老虎打架 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如果一山硬是有十只八只老虎呆着,必定是谁也吃不饱到头来统统骨瘦如柴(所谓“全行业亏损”是也)。 但好山好水究竟该给谁?不能靠政府决定,而是要靠老虎大战来决定。 价格战是并购战的前奏,而并购战是推动结构调整、实现优胜劣汰的关键。因此,正常情况下价格战只会使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越打越强,并整合出新的局面,而不会打得全行业亏损。 美国曾经有上千家汽车公司,在福特发动无情的价格战后,最终只剩下“三只老虎”。大家都享受到了规模经济的效益,国际竞争力也更上一层楼。要是当年那数千只小老虎还一块儿在美利坚国土上争食,恐怕早就被日本大老虎“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 庙与方丈 我们的问题,不在于“打架”不对,而是“打架的老虎”不是真老虎。 众所周知,彩电生产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当国有企业的厂长,明里的好处拿不到,“暗里的补偿”还是有不少,比如说级别上去了、活动经费有了、社会关系打开了,政治荣誉也跟着来了等等。然而,类似的“在职消费”只有在职时才能充分享受,一旦庙没了,一切也就烟消云散。 以上特点被经济学家们归结为:国有企业的领导只有“控制权收益”而没有“剩余索取权收益”。并带来两大后果:一是有“庙”才能安排“方丈”,因此国有企业特别有建庙的积极性;二是“庙”存“方丈”存,因此国有企业特有守“庙”的积极性。 正是因为国有企业喜欢建庙,才大大加剧了所谓的重复建设,为以后的价格战埋下伏笔;正是因为庙后边有国家财富、国有银行和政府部门撑腰,“方丈们”才更敢打价格战;也正是因为国有企业方丈“爱庙如家”,才有了光打架而分不出胜负、没有人退出、见不到并购重组的结局。 一个反例 作为对比,不妨举个反例。 想必大家还记得电风扇行业。在80年代初期,这个行业被认为是当时加工工业中重复建设以及生产能力过剩问题最为严重的,生产企业曾达到3000多家,生产能力近5000万台,是主管部门年需求预测量的5倍。 然而,同样是价格战,该行业很快分化并“水落石出”。到80年代中后期,电风扇行业已形成7、8家大企业主导的产业组织结构,生产能力过剩、恶性竞争的问题不复存在,行业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 电风扇行业的价格战之所以能打出一个优胜劣汰的结局而彩电业不行,就在于“这个行业以乡镇企业为主,而乡镇企业的退出障碍较弱,很少能够在产品无销路、企业亏损的情况下长期不退出、不转产”(江小涓,1999)。 真正的教训 如果真的是价格战导致彩电业全行业亏损,那么,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想办法制止彩电价格大战就是了。最容易想到的办法,莫过于实行价格管制,就象民航搞“禁折令”那样。 更简单有效的做法,则是搞行业垄断,整个彩电行业只特许一、两家国营大厂经营。如此一来,彩电行业绝不会有价格大战,而利润会滚滚而来,就象中国电信那样。 但带来的代价却是,市场竞争没有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没有了,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显然,这是逆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一条死路。 所以,一定要找对病症,对症下药才是,吃错了药是会弄出人命来的。 对于“商品打折必须注明原因”的规定,在笔者看来便是没有对症下药,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它表明政府的立场,就象当年的行业自律价一样,是强化政府管制的一种姿态。这样的管制,在彩电这样的完全竞争领域,实在是没有任何理由。 当务之急,其实是要建立起有效的优胜劣汰的机制,为此应加快国有产权的变革。中国的乡镇企业短短几年便将产权改制基本完成,而国有企业改革二十年也没有大的突破,这才是我们应该从彩电业全行业亏损吸取的教训。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