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赵晓 > 正文
 
油兮!油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 16:12 中评网

  赵晓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我的朋友、一向直言不讳的钟伟博士哈哈大笑:“你什么意思?当年项羽曾有‘虞兮虞兮奈若何’的诗句,透露的是无限感慨。难道在油的问题上你也有如此感慨?”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我的确有不少感慨。我的感慨在于中国人为什么经常会做出一些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来。

  比如说,在粮价最高的情况下进口大量粮食,在欧元价位最高的情况下将美元转成欧元。其间的巨额损失有多大?

  油也是这样。2000年国际油价一路上涨,中国进口价也随之上涨了大约75%,但进口量涨得更快,在去年进口增长174%的基础上又疯涨了一倍,估计增幅在114%。在最高的价位进口最多的油,小孩子也知道是吃亏的事。

    石油烫伤中国

  据预计,今年中国的原油进口将达到前所未有的6300万吨,平均综合价也随着国际油价上涨,从去年的18美元/桶急剧上升至今年的29美元/桶,涨幅达75%。

  综合上述两项,不难算出2000年我国在原油一项上就要比99年多支出92亿美元。

  进一步测算可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高涨以及进口量猛增,将使2000年中国的GDP少增长0.93个百分点,并直接推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大约0.5个百分点。2000年石油对我国的冲击,大概是原油进口价格每上升5美元,可导致中国经济少增长0.23个百分点,与对发达国家的负面影响相当。

  笔者曾用“石油烫伤中国”的比喻来说明石油冲击中国经济的程度。概括起来,石油冲击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写了2000年中国经济的故事:

  一是改写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故事。如果没有国际油价的冲击,我们本可以牛气十足地宣布,今年中国经济从GDP增长率看已经恢复到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现在,刚刚才过8%。

  二是改写了中国“通货紧缩”的故事。今年1-9月份,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出现了0.2%的增长。如果没有石油涨价对物价的助推,从物价看我国目前仍处在通缩的阴影之中。

  三是改写了国有企业扭亏增盈的故事。截止到今年9月末,在全国现有13732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中,亏损面高达41%,高于1997年的同期水平,亏损额在200万元以下的微亏企业数占亏损企业总数的46%。显然,没有石油冲击,这些企业大部分应该可以实现盈利,亏损面可相应下降至25%以下。

  超额进口没有理由

  最令笔者不解和感慨的当然就是:高达三位数的原油进口增长其实并没有足够理由。

  因为,1-8月份的消费增长才8.5%,加工量增长不到20%。也就是说,2000年我们在最高价位下进口了那么多石油,不完全是因为市场所需,相当部分只能被迫放在仓库里。

  86-98年,我国原油需求弹性系数的平均值约是0.64,高于这一时期世界平均弹性值0.54,这是因为我们还处于经济较低水平,单位产出的能耗偏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经济结构处于加速转换时期。

  按照能耗比例计算,今年我国石油消费量的增长本来应该是0.51%较为合理,全年石油消费量不到2亿吨。但实际上,1-8月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了大约8.5%,意味着原油需求/GDP的弹性系数为1.03。这一数据多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怀疑我们要不高估了油的消费量,要不压低了GDP增长的数据。

  然而,即使按照8.5%的消费需求计算,全年的消费量也才20682万吨,减去国内部分,需要进口的量大约是4500万吨左右。可是,1-10月份我们已经进口原油5000多万吨,全年估计进口量近6000-7000万吨,多进口的部分将高达1500-2500万吨。这些没有当年消费需求拉动的进口,只好转为库存。

  假如明年价格下跌5美元,则意味着光石油超量进口一项,我们就损失人民币50-83亿元。

  明年会怎样

  现在很多人预测明年油价会跌,一些人公开说会下跌至20-22美元/桶。笔者的看法是,油价是会跌一些,但跌幅不会太大,最大的可能是在25-30美元/桶的线上寻求支撑。看跌的原因是明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放缓,需求回落。但油价哪怕下跌1美元,我们的损失也在10亿元以上。如果再算上利息,损失还要大。

  由于大量进口转为库存,再加上油站的库存预期,明年国内油价比国际市场出现更大的回落是合理的。但按估计,为了保证石油部门的利益,为了大量的库存油能够“顺价销售”出去,我们将不是降价以刺激消费,而是积极备战、打击走私。

  算一算,从上次油价坠入低谷到进入高峰,历史划了整整一大怪圈,即在98年油价最低的时候(一度降至每桶10美元以下),我们紧闭国门、全力打击走私;而在2000年油价最高的时候,我们却是国门大开、拼命进口。

  值得一提的是,应对未来石油挑战的“治本”之策,不是加强管制,不是搞“石油战略储备”或者政府集中采购,而是要从供给和需求双方放松管制,让企业分散抗击市场风险,从而建立起一个以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的抗风险体系。

  当然,这里面的道道不是在本文的篇幅里能够讲得清的,容笔者另文交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