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资源的安全战略构想渐成体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17:11 中评网 | |||||||||
钟 伟 日前,中俄有关企业就修建两国间首条输油管道项目的谈判最近取得突破性进展。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俄罗斯无疑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地之一,但至今中国仍然仅能靠火车从俄进口少量石油。修建两国间的石油管道是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中的重要议题,但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庞大的合作项目本身使得有关谈判一直进展缓慢,直到不久前,才获实质性
但这仅仅是中国探询可靠的外部战略资源的不懈努力的一小部分。此前,中国已经为保障其未来石油战略供给做出了前瞻性的大胆决策,其中和哈萨克斯坦的双边合作尤为引人注目。比较重大的事件包括:1997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哈萨克斯坦财政部私有化署签署了中方购买哈阿克纠宾斯克油气公司60%股份的合同。9月,李岚清副总理与舒克耶夫副总理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协议》,10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哈能源及矿产资源部签署了中哈关于油田开发和管道建设项目总协议。这样,中国能够在未来通过管道运输从哈萨克斯坦获得较有保障的份额原油。 为什么中国将其未来石油资源的外部供给重心集中在独联体国家,而不是中东?其背后也折射出深厚的战略意图。中东作为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我国很难获得稳健的外部石油资源而不殷其较激烈冲突。而独联体国家则不然,近年来,从上海到比什凯克,从杜尚别再到上海,中、塔、俄、哈、吉等国多次元首会晤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艰苦努力的结果是在边界勘定、相互削减军事力量和扩大经济交往方面达成了类似“开放性地结盟”的一致,中国在此合作机制中殚精竭虑,而将外部石油资源的供给地定位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显然是水到渠成的一种互补合作。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一度备受争议的石油战略储备也有可能不顾而立。在2000年底,涉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石油和化工局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多方政府机构的研究也均倾向于认为:1、由于中国国内的石油资源严重不足,而国际石油市场又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国必须在开发海外石油资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今后中国必须增加石油进口渠道,必须更多地与外国公司合资开展石油开发。中国需要与各种政治利益集团建立战略联盟,确保通过参股的形式获得国际石油供应。2、中国应将石油储备水平由目前仅能满足国内1周的需求扩大到能满足1~2个月需求的程度。从长远来看,中国作为一个大的石油进口国的局面不会改变,因此中国必须像重视粮食储备一样重视石油储备。在今年8月,再度有政策建议出台,认为中国应该扩大其拟议中的石油战略储备规模,如此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可能直接拓展到可维持约90天的规模。 上述种种决策,显示出中国石油资源的战略安全渐成轮廓。2000年国际油价的大幅度波动,再度暴露出中国在主要的战略资源持续供给的缺陷。其中尤以水和油两项为甚。战略资源的供给瓶颈可能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在21世纪的持续发展。以石油为例,中国原油开采重心已明显西移,但其开采成本大致在6-8美元/桶,而中东石油的开采成本不过2美元/桶。尽管如此,中国石油自给率显然将逐步滑落,世界石油大会原来预期中国在2005年、2010年、2015年将分别进口0.7亿、1亿和1.3亿吨原油,而自给率则将逐步滑落到70.8%、64.3%和59.4%。而笔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大约在2007-2008年左右,石油自给率将降低到50%以下。因此,如果不勾勒中国自己的战略物资供给链,则可能对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或为获得外部资源而爆发冲突。中俄、中哈间的战略合作,有关专家重提石油战略储备的旧话等等,均折射出中国已间有某种战略性思维。巧合的是,2001年9月,中国还决定拨出120亿,对西北的水资源、石油资源和稀土资源等再度进行大规模勘探。据说目前已经在新疆西北部选寻找到每年可供10亿立方以上的重大地下水资源。因此,也许我们可以欣慰地说:为了中国经济在21世纪持续稳健地发展,中国石油资源安全战略已建成体系,甚至攸关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均已纳入到前瞻性的战略构想中。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