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钟伟 > 正文
 
创业板的精髓和骗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17:06 中评网

  钟 伟

  今年《财富》500强的新榜单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经贸委试图弄个数十家摊子不小的企业铺就更大摊子的路子也遭遇冷落。我们始终期待着微软、甲骨文式的神话在神州上演。但欲其流远,必浚其源,欲造就中国的跨国公司,必先有能让企业从种子、创业、成长、扩张等诸阶段经风雨历练的资本市场,它不是脱贫解困的救济场,不是科学探索的试验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田,不是投机冒险的是非地,而是给所有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平等机会,这就是我们期待中的创业板。

  创业板的精髓是什么? 目前各种东西喧嚣尘上,仅仅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我们使用了太多的称谓,诸如第二板、高新技术企业板、第二交易系统等等,所谓第二板,大概影射彼地有修成正果的主板市场,此地开辟尚非主流的第二板市场;所谓高新技术企业板,是期待这个板块能够让技术精英们得到资本扶持,将传统企业拒之门外;所谓第二交易系统,可能是出自此板市场成为既有的沪深股市的附属品,特地强调另立山头之意。这些称呼反映出我们对创业板市场的实质把握不定。那么创业板的精髓是什么?我们认为其精髓在于通过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给“可产业化的企业的成长性”进行“市场评估”,这是国外GEM市场Growing Enterprises Market(成长中企业市场)的精髓所在。

  如果我们认为创业板的精髓是这样的,那么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谁在创业板创业?它们应该是“可产业化”的,也就是说这些企业的发展可能蕴含着一个全新的产业的崛起,自然"已产业化"的企业就没有资格到创业板上分一杯羹。何谓已产业化的企业?大体上是指行业进入壁垒基本确定、企业的主要生产技术和设备已成熟并可利用金融资本直接购得、企业的运作和盈利模式基本明确的企业,你如果要办一个跨国汽车制造厂,所有的设备、技术、管理和营销模式等都可以买到,甚至可以通过兼并现有“壳公司”(例如等待全球收购的大宇集团)而实现,“已产业化”意味着创业者稀缺的是资本,企业在现有约束下也已不太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意外的惊喜,当然也无突然的失落。而“可产业化”的企业,就是说它们具有迅速扩张为新兴产业的潜质,但仅潜质而已,尚非现实,璞玉未必皆成国器,搞不好就是块绊您一跤的石子,但是为什么投资者愿意掏钱?关键在于它们的不确定“成长性”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创新是稀缺要素而资本从属者,微软也好,甲骨文也好,没有先成的模式可以拷贝或购买,投资者的成败在其是否具有看清“成长性”的慧眼。

  谁来评价“可产业化”和“成长性”?不是技术评判,创业板决不单纯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乐园。“成长性”不是技术的先进性,铱星公司利用低轨卫星提供全球无缝隙的移动通讯,其技术是先进的,但市场的残酷告诉我们先进的也许是早产和失败的。60年代开始逐步流行的集装箱运输这个概念与其说在技术上有什么复杂性,不如说是运输业的一场标准化革命,但这么一个概念却带来了整整一个产业的崛起。更甚者,近年来大行其道的门户网站难道有什么可以夸耀为高科技的东西吗?当年粗糙的雅虎恐怕不敢设想今日的荣耀。因此企业的成长性与技术的先进性不是平行的,如果认为创业板仅仅是技术评判,那么我们并不需要风险投资家,不需要企业家,甚至不需要创业板市场,只需要诺奖级或者院士级科学家组成评判团就可以完成任务了,“知本”离开市场,就只能是教条而不会转化为“资本”,“知本家”离开市场的评价,就一文不名。

  那么政府有没有资格来做一回评判,界定企业的“成长性”?假定政府是有这个能力的,那么也就是说“看得见的手”大致清楚地预言了企业的未来,比掷骰子的“市场之手”更伯乐化,那么只要优先扶持这些“成长企业”就可以了,如此有不确定性风险的市场经济严格劣于计划经济,这样的神话没有出现说明政府对“成长性”的视力比市场要差,举例说,当年被计委厘定的全国10大冰箱定点生产企业今日还有几家活着?而今日之冰箱10强又由哪些当年是已诞生的或是在政府视野之内的呢?更苛刻地说,发源于日本的“产业政策”已经被评判为本世纪经济学的10大误区之一,发达国家几乎无例外地已经抛弃了这样的概念,可见无法期望政府拥有在事先预言企业未来(“不确定的成长性”)的能力。假定政府是有这个能力的,那么在微观层面的种种计划面前,在政府有能力精确地预言企业的命运,供求的细节面前,个人和社会就丧失了自由的基础。最终将导致托洛茨基所预言的结果:“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个旧的原则,将由不服从者不得食这个新的原则所替代。”故政府不可能理性地评判企业的成长性。

  到底谁来评判“可产业化”和“成长性”?除市场机制之外别无它物,市场是以风险预言创新价值的、试错的“水晶球”,它充当评判者的市场在评判因拥有某种技术、某种企业家精神,某种创新,而可能拥有“成长性”的企业时,其实质是投资者是对企业未来收益的折现购买,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创业板实际上以“买者自负”的原则,为众多资本和稀缺创新两者间提供产权契约的场所,是财主和射手之间的签署风险契约的场所,是界定不会射箭的财主和声称会射箭的后羿对“尚未但可能射下的大雁”进行事先分割的场所。由是看来,创业板的精髓,在于让市场对成长性去进行评价,至于政府和科学家暂可谢幕。一切关于创业板是是非非的讨论,应不背离此精髓。

  如此会不会有骗局?的确不排除企业搞一个高深莫测的题材到创业板骗一回,但你可以在一段时间骗过所有人,在所有时间骗过一些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例如Nasdaq至今既有微软和英特尔这样的成功典范, 也有5000余家企业被摘牌,今年一季度既有176家公司上市,同时有173家公司退出。在创业板中对于骗局的担心不是道德的范畴,而是不确定性风险的范畴。我们很难事先对"可产业化的成长性"是否属于骗局进行判断,1998是我们可能会说亚马逊网上书店是奇迹,而现在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善意的骗局”,即创业者和投资者双方不经市场评价无法意识到的骗局。已经跌入到垃圾股行列的国内门户网站可能最终会让人失望,让投资者醒悟只烧钱不挣钱只是“泡沫的创新”,但这些泡沫仅仅是事后由创业板市场刺穿的,而不是政府和科研机构事先戳穿的。因为它当初的确是“创新的泡沫”,也就是说未经市场评价的创新中,实际上大部分是难以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创新,只有经过市场它们才失去诱惑力成为“泡沫的创新”。所有风险投资项目中,大体上40%将破产,30%将亏损,20%表现平平,8%差强人意,仅仅有2%是成功的。因此在理想模式中的创业板中谈“骗局”没有实际意义。当一个故事尚未开始时我们如何知道它的结果?创业板的精髓正是其风险的根本。NASDAQ正是在这样那样的骗局和泡沫中惊险地成长,完善自身,中国创业板也不应例外。

  创业板如何完成从“创新的泡沫”到“泡沫的创新”的惊险一跃?政府不能掏钱做风险投资,因为政府本身不生产,其行为背后都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而风险投资本身就意味着不确定性,让政府掏大钱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其任何投资失误,均将是宏观失败。国有金融机构也难担此任,因为将钱存入国有银行时,其基石是国家信用而非银行信用,存款者和银行之间不是有激励约束机制的委托代理(Principal-Agent)关系,而是仅取决于银行是否忠诚的信任委托(Fiduciary)关系,用他人的钱进行风险投资可能会产业重大的逆道德的为“起死回生”而进行赌博。实际上,创业板上“买者自负”已经说明了惊险一跃的风险分摊。谁掏出钱去,相信自己的眼力,去给某个企业的“成长性”出价,谁就对自己的收益和风险最在乎,为此投资者甚至有毅力了解诸如“纳米技术”、“宽频网”等古怪新潮名词。我们不排除作为个人的投资者有颗粒无收的可能,但这种失败是微观层面的,而投资者的总和是具有集体理性的,他们作为整体对于企业的“成长性”评价即市场评价应大致成立,否则就意味着市场失灵,就意味着市场评价的非理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